(青島湖島小學 山東青島 266031)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美術課堂教學要求我們教師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培養創新意識、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美術課堂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它可使過去教材中以范畫為載體傳授技法為主,而變為教師創設情境,強化學生形象思維,加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讓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融于動手實踐中,鼓勵學生成功的信心。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教學媒體運用于美術教學將成為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微視頻、微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思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為學生理解美術、表現美術、創造美術、表現自我提供了一種充滿樂趣和信心的途徑。
筆者在教學低年級學段的時候,大膽的運用微課,讓學生在課前充分學習和熟練技法。例如,在執教一年級《用春天的顏色裝扮自己》這一課時,筆者制作了一個微課,在微課中重點錄制了一段運用疊剪法剪制相同的花朵、剪細條等,讓學生在家里充分練習,上課的時候學生對“疊剪法”的基本技法已經非常熟練了,大大縮減了上課的時間,于是,上課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創作,這就使得課堂教學結構得以優化。
在執教《節節蟲》這一課時,筆者創新地使用教材,把制作節節蟲身體的方法進行了拓展,運用了串連紙環和疊紙彈簧的方法。把制作方法錄制成微課,發到家長的平臺上,學生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方法反復觀看并嘗試制作。
在執教一年級《看誰涂得最好看》一課時,筆者發現在黑板上的演示,學生不能全方位的去觀察老師涂色的方法;用多媒體實物展臺,有些投影機投射在屏幕上容易受到光線、屏幕清晰度的影響,學生看不清楚,總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自從微視頻的誕生,筆者在課堂上大膽進行了嘗試。把涂色的方法用手機拍攝下來,經過電腦軟件進行剪輯,確保學生對涂色方法看得完整、清楚,再發送到班級的平臺上,學生可以在家中下載并進行觀看,這樣,既方便,又直觀,學生觀看的效果非常好。
創造是美術的靈魂,沒有創造,就不會有美術,美術作品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獨創性體現出來的。尹少淳說過:“鼓勵學生運用發散性思維,超脫常規的去看待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經驗世界,發現組織和創造新的形象。”
在以前的課堂教學中,作為制作方法和步驟的演示往往需要老師通過各種手段當堂示范、演示給學生,不僅耗費較長的時間,而且效果不理想。微視頻的應運而生,極大的突破了原有PPT演示文件中運用圖片分段播放的缺點,學生對制作的過程有了整體的認識。筆者在執教三年級《威武的盾牌》一課時,在演示制作方法和要點的時候,把制作的過程拍攝了一段微視頻,但是時間過長,于是開始反復剪輯,保留制作的重點,再用了快速播放的方法,將視頻再一次進行編輯,這樣制作過的視頻就非常適合學生在課堂上觀看,并且重點突出,學生對制作的方法有了整體的認識,就不再是片段的猜測。雖然課前老師花費的時間較多,但是課堂呈現給學生的是直觀、完整的過程,遠遠超過了預計的效果。
藝術家常以超越常規的方式進行構思,把生活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一些事物夢幻般地組織在畫面上,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思。這些奇思妙想極大地豐富了藝術作品的表現力。五年級下冊的《奇思妙想》一課正是帶領學生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超現實主義的作品。然而超現實主義作品所運用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畫家、不同作品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怎樣指導學生把這些方法運用到創作的過程中呢?筆者在微課的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先是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日用品入手,例如一部智能手機,先是從橫向平放角度進行想象,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泳池,在里面添畫上游泳的小孩,學生可以理解方法之一——改變大小。緊接著還是利用這一部手機,方向不變,但是添加上了桌子腿,學生又可以理解方法之二——聯想。然后,還是運用手機這個圖片,但是把角度變成縱向擺放,通過添畫變成了一個打開門的冰箱,學生輕松地理解了運用的方法之三——改變方向。接下來,利用魚刺進行想象,通過添加變成鑰匙、吉他,學生理解了方法之四——組合。在學生理解了方法的運用之后,把已經畫好的作品制作成短片播放給學生,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雖然經過反復剪輯后,微課的時間僅有3分鐘,但是涵蓋的信息量非常大,課堂上有了微課,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而且使學生創作的思路非常開闊,每節課都能呈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
民間美術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蘊藏著多元的民族文化。民間美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將民間美術引入到美術課堂中,能夠讓學生迅速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時代背景。
烙畫是我校的特色文化活動,學生作品具有中國畫中的文化意蘊,又帶有孩子天真的氣息,正契合了“把美術視為一種文化學習”的新理念。但是烙畫的技法多樣,畫面效果也各不相同,單純一對一輔導不僅耗時,而且學生對技法、運用電烙筆的方法無法進行細致觀察。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大膽運用了微課,把烙畫的文化、作品、基本技法制作成一個簡短的微課,在上課之前把微課播放給學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通過視頻中放大的技法演示部分,很好的讓學生了解烙筆的使用和溫度的控制。學生在實際創作的過程中減少了錯誤的幾率,大大提高了自信心,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將民間美術和微課教學引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民間藝術美就在身邊,給予學生真實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正是由于微課、微視頻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的轉變,學生對美術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只要我們不斷地優化電教媒體的組合,充分發揮其作用,并符合教材體系,就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重點,并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又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開拓了視野,激發了興趣。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更好地推進現代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