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學 大學物理教研室 寧夏銀川 750021)
2013年我校新增醫學影像技術本科專業,由大學物理教研室講授專業基礎課《醫學影像物理學》。當時大學物理教研室的老師第一次接觸該課程,對于教材大綱,進度計劃及實驗安排等方面的內容非常不熟悉。幾年以來,《醫學影像物理學》教學組的老師不斷向其他學校和醫院學習,吸取他們的經驗和教訓;同時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改進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經過幾年的探索,筆者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我校是民族院校,其中有一些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甚至還有一些降級轉專業的學生選擇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學習基礎較弱,學習習慣不好,在學習該課程時表現出了很強的畏難情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幾乎無法做到預習,在聽課中與老師的配合也比較困難,給授課老師帶來了許多實際困難。
醫學影像物理學涉及到了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等多門學科,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積累欠缺使他們不能聽懂所有的內容。例如:醫學影像物理學涉及到的物理知識非常廣泛,從經典力學的旋進到近代的原子核物理中的核反應都是醫學影像物理學所講述的范圍,而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儲備不足,加大了授課教師的教學難度。
醫學影像物理學安排為一個學期,48個學時,難以完成醫學影像物理學的所有知識,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我校現階段是物理教研室的老師來講授這門課程,他們雖然物理知識扎實,但醫學知識欠缺,有些知識點對他們來說也是新課題,這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學習狀態,物理教研室和實驗室的老師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主要有以下幾點: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吉強、洪洋主編的《醫學影像物理學》(第3版,人民衛生出版社),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國家級教材,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但該書內容按72學時編排,根據我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考慮到后續專業課程的內容安排,經過與自治區人民醫院和專業課老師的多次研討,優化了課程內容。優化后的內容刪除了陳舊過時的內容,考慮到后續專業課與本課程的內容銜接,對部分章節內容進行了整合。
《醫學影像物理學》的任務是為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學習醫學影像設備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等后續課程奠定有關醫學影像的物理學基礎,為圖像診斷提供物理學依據[1]。理論聯系實際是醫學影像物理學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學科特點。我們嘗試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定的臨床案例,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容易接受新知識,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大學物理實驗室針對專業特點為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開設了相關實驗,例如核磁共振實驗,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學內容。
學習醫學史可以培養醫學生仁者愛人的思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培養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2]。例如,我們在講授核醫學時,介紹居里夫婦的一些事跡,以及居里一家兩代人獲得諾貝爾獎的事例,使學生樹立正義感,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醫學影像物理學》是一門綜合學科,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涉及知識廣泛,工具運用復雜[3]。對于我們教師來說,盡管有扎實的數學和物理基礎,但是好多的醫學知識和影像技術對教師來說,可能也是新知識、新課題。因此要想教好學生,就必須從自身出發,抓緊學習,更新知識。上課時,自治區醫院的老師和專家會隨時聽課,我們請他們對講授的內容進行點評,并且與他們進行課下交流,尤其是影像方面,聽取他們的臨床經驗,運用到課堂當中。同時,我們與專業課老師不定期的進行交流,了解后續專業課的重點內容,在授課中可以不斷地強調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醫學影像技術隨著科技的進步在不斷的發展和更新,《醫學影像物理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要緊跟發展趨勢,不斷吸收新的技術和理論。自開設《醫學影像物理學》課以來,我們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對《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進行了相應調整,優化了教學內容,修改了教學計劃。我們始終堅持教學組內的研討,與相關專業課老師的交流,不斷充實教材內容,提高醫學影像物理實驗手段和教學效果,使《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能夠建立并逐漸完善,同時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