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融合是教育體系與體育體系實現高層次融合的一種嘗試。體教融合對提高國民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全面發展,有利于實現人才培養過程的科學性,有利于青少年的終身健康。然而,現階段體教融合存在著觀念落后、訓練刻板、組織封閉以及體制僵化等瓶頸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對體教融合的有效路徑進行了積極探索,包括更新傳統觀念、組織合作機制、建立學訓融合機制以及建立健全資金融合機制等,以便更加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向“體育強國”的目標邁進,實現體育領域的“中國夢”。
1.體教融合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全面發展。體教融合是以實現體育競技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著眼于增強學生的體育素質,把體育訓練與文化學習融合在一起,培養具有優秀綜合素質的體育后備人才。在此模式下,被培養者既是體育健兒,也是學生,他們既掌握了體育技能,又學習到了科學文化課知識,實現了身心全面發展。體教融合迎合了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在培養青少年強健的身體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體育競技人才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
2.體教融合有利于實現人才培養過程的科學性。高效、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過程更有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其中,訓練員以及配套保障人員能力水平的高低是關鍵因素。目前,由單一的體育系統培養出來的體育訓練員的訓練途徑與方法單一,缺乏整合性,從而導致后備體育人才的訓練水平得不到提高。體教融合之后,有一大批具備深厚的體育理論知識和豐富的體育運動經驗的優秀體育教師進入學校中,他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能夠把教育理論知識和體能訓練有效地結合起來,優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細節,提高體育訓練的有效性。
3.體教融合有利于青少年的終身健康。運動不足已經成為全世界的“通病”,而體教融合更有利于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切實提升學生的體質。體教融合在課程設置與課堂教學環節都有了相應的改革,兩者融合后不僅體育課的質量大大提高,而且學生的觀念也有所提高,開展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在更大范圍內成為共識。實踐證明,體教融合的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體質,在對一所學校的學生體質測試中,該校由于進行了改革,其學生體質名列全市第一,主要通過組建運動隊等方式培養人才,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體教融合模式更致力于培養優秀綜合素質的運動員,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健康。
4.更新傳統觀念,提高體教融合水平。這就要求我們創新教育觀念,切實推進人才的全面發展和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都應積極轉變人才培養觀念:首先,各級各類教育體系應該更新教育管理思想,切實轉變中小學校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地方,只重視分數與升學率而忽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運動的觀念。同時,要適當地改變中小學校的教育評價體系,讓體育不再是各類文化課的附屬品,還青少年一個強健的體魄。要切實提高各級各類人員對培養競技人才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義的認識,把體育訓練融入日常的體育課以及課外體育活動中。高校應以“奪標育人”和“健身育人”為目標,推動競技體育與體育教學全方位、多層次融合,并加強各級各類教育主管部門對體育的重視。此外,還應制定相關政策確保學校的競技體育人才質量和數量,嚴格把關,確保競技體育在師資方面供給充足。由此,為國家體育競技的發展提供高素質優秀人才,推動我國競技體育全方位、多層次可持續發展。
5.組織合作機制提高體教融合的實效。青少年體育工作的開展需要教育、體育部門緊密配合、攜手努力。劉扶民和廖文科表示,必須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堅持體教結合,加強兩大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既要明確各自職責,更要相互支持配合,做到兩個部門攜起手來加油干。教育系統要積極調動各方面的因素,努力運用體育系統中的體育設備、場館設施以及周邊各種體育資源,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渠道廣泛的體育訓練。另外,學校還應該擴大體育訓練人員的數量,盡可能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體育訓練中,切實改變利益主體單一、權力過于集中等弊端。與此同時,體育系統也要改變封閉性、獨立性的機制,體育行政部門要轉變管理職能,使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回歸教育,積極吸收教育系統中的優勢,形成教育為主導,兩大部門共同努力的新型管理格局,以滿足我國“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的體育人才培養需求。作為教育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要主動與當地的體校、體育培訓機構等組織聯合創辦體育學校,并吸納當地以及全國的優秀學生。
6.構建穩定、高效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首先,要強化院系合作,提高學科融合性。要培育出素質高、體魄強的競技體育人才,還需要多個學科的互相支持,各學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要在不同學科、不同院系間建立具有實質性的協作關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學科的功能。各級各類學校領導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在政策、制度以及經費上提供保障,提高“學”與“訓”的融合度。
我國中小學基礎課程中明確規定,從小學低年級開始開設體育課,但以往體育課的課時數較少。加大體育課的課時數以及增加體育科目在考試中的分值比例,可以改變具備極強體育運動能力的運動員缺乏理論知識積累和學習的現狀,以使運動員理解一些訓練項目的本質內涵,從而提高其訓練的熟練程度以及對某些特殊技能的創新能力。體教融合可以使競技運動員既學到必備的專業知識,又具備運動員所要求的體育專項技能。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各級各類學校應對以下方面做調整:一是整合教師資源,擴大各學科教師的知識面,使體育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的體育學科基礎知識外,還精通其他各學科的知識,其他語數外教師也懂得體育運動方面的知識,確保各學校有充足的體育教師。二是轉變授課方式,對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進行分層分批的集中式培訓,把重點學校與農村偏遠地區學校的教師召集到一起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探索有效的“體教融合”授課方式,以提高該模式的教學實效性。三是完善評價制度,改變以前只注重甄別選拔功能的做法,轉而兼顧不同類別、不同層次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考評的公正性與科學性,為體教融合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
隨著我國體育綜合實力的增強,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對體育人才培養的目標逐漸從金牌轉移到提高全民身體素質上來,少年強則國強,我國各級各類部門都非常重視人的發展。而體教融合不僅能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為實現“體育強國”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能促進青少年運動員身心的健康成長。從體教配合到體教結合再到當前的體教融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實現體教融合需要社會各有關部門的關注,更需要體育體系與教育體系的默契配合。體教融合模式為少年強帶來契機,為實現體育領域的“中國夢”帶來了機遇。要真正落實體教融合,還有許多復雜的工作要做,既需要學者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又需要體育與教育界的管理者做更多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