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作為人類啟蒙時期,也是塑造健全人格、養成優秀思想品德的重要階段,應該重視培養兒童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在幼兒教育中要滲透德育,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務,也是當前學前教育重點培育的目標。
幼兒階段是塑造人格健康及形成優秀道德品質的重要時期,德育不僅能影響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并且對幼兒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培養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幼兒時期,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德育,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等環境的積極作用,形成一種強大的促進力,培養、熏陶幼兒,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健康寶寶。
1.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在幼兒階段孩子對父母十分依賴。在幼兒時期,孩子無法準確判斷事物的好與壞,會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家長的一些行為方式。因此,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父母要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幼兒持續地感受道德的熏陶。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長還可以通過一些細節向幼兒灌輸正確的道德教育,源源不斷地滲透到孩子的生活當中,讓孩子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例如,不能浪費糧食,理解農民伯伯的不易及食物的珍貴;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學會幫助小伙伴解除困難、學會關心長輩,等等。家長要鼓勵幼兒多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的品質。因此,幼兒園和家長要協調一致,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
2.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陀^環境會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環境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行為習慣和道德素質。幼兒園與家長都要意識到環境對幼兒的影響,積極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提供有利于幼兒的成長條件,促使幼兒的健康發展。幼兒園要積極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讓幼兒自覺地去模仿、學習,以此來引導兒童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1)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受年齡、認知感受能力及心理素質等方面的限制,幼兒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幼兒園應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活動題材,以游戲、故事貫穿整個活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德育常識,做個懂禮貌的乖寶寶。幼兒通常喜歡做游戲,老師可以通過和幼兒一起做游戲的方式來向孩子們傳遞情感、傳授德育知識。例如,在社會活動“小熊請客”中,筆者巧妙地告訴幼兒在生活中的兩種角色——客人和主人,創設兩種情境:一是客人到主人家做客時,要準備禮物,準時前往,進門時要向主人問好,未經主人的允許不得隨意翻主人的東西,離開時要向主人說“謝謝”“再見”等禮貌性用語;二是主人角色,邀請客人來做客,客人進門時要說“請”,有禮貌地給客人倒水、談話等,客人離開時要說“歡迎下次再來做客”“再見”等禮貌性用語。又如,在民間游戲“老鷹捉小雞”中讓幼兒學習以下知識點:一是雞媽媽保護了小雞,小雞要知道感恩;二是如果玩游戲時產生矛盾,應該相互說“對不起”“沒關系”等;三是讓幼兒了解民間游戲中的傳統美德。
(2)在節日主題活動中滲透德育。例如,清明節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庭祭祖、烈士掃墓等活動來弘揚孝道、傳承革命先烈的民族精神;端午節的時候,可以給幼兒講屈原的故事,引導幼兒分享粽子等節日美食,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中秋節、重陽節時,組織幼兒親手制作一些賀卡等精美禮物送給長輩、親人、小伙伴,使幼兒接受尊老愛幼教育的同時給身邊的人分享快樂;還有婦女節、兒童節、父親節等比較濃厚的氛圍,可以用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來開展一系列的品德教育活動,讓兒童在輕松、歡快的節日中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上下學時老師和家長的客氣交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小朋友的心理。例如,筆者所在的班級里有一名叫歡歡的小朋友,入園第四天回家后高興地告訴媽媽:“老師特別喜歡我!”歡歡媽了解后才知道,原來自己每次來幼兒園時總是笑著和老師交談。此外,筆者還表揚了歡歡:“歡歡吃完香蕉后,主動把香蕉皮扔到垃圾桶里,小歡歡,幫助垃圾回家的你,真的很棒!”看似簡單的交流,但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后來,筆者發現已上中班的歡歡仍然會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把玩具放回原位,還會幫助別的小朋友收拾學具等物品。又如,在生活中,還要讓幼兒學習交通規則,讓幼兒知道綠燈行、紅燈停、黃燈亮了等一等的規則,引導幼兒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做到講文明、守規則。這些點滴的行為規范影響幼兒的日常生活,可以為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在家園共育中強化德育。幼兒時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和家長都有責任,雙方要積極配合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品德。例如,針對每學期開始幼兒入園的大好時機,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幼兒園就開展為期2周的“開學第一課”活動,讓幼兒學習幼兒園里的禮儀:上下學時要對父母和老師問好,說“再見”;要與小伙伴好好地一起玩兒,不能抓、咬、撓小伙伴等,這些小事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需要家長配合,才能實現家園共育。又如,筆者所在的班級里有一名叫樂樂的小男孩,上下學因害羞不愿和老師說“早上好”“再見”,每次都看著父母向老師問好,直到第53天放學時,樂樂突然對筆者說: “老師,再見!”這就是家園共育的收獲。幼兒的一日活動都需要家長和幼兒園相互配合,彼此之間加強聯系,家園共育推動幼兒們更好的健康成長。
4.在整合社會資源中豐富德育內容。整合社會資源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幫助教育方面,讓幼兒感受到愛心的力量。帶領幼兒走進孤兒院,讓孩子們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或食物,和孤兒們一起做游戲、表演節目,開展對小朋友的募捐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讓幼兒關注社會、關心生活,讓他們了解生活的同時可以輕松地融入社會;二是借助本土的文化熏陶進行德育,如環縣元宵節的“社火”表演、皮影戲、香包民俗文化節等。通過這些本土化的活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同時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總之,一個人性格塑造的重要階段就在幼兒時期,這也是影響其樹立正確世界觀、人身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認識幼兒德育的重要性,通過多種途徑來進行德育,并聯合幼兒家庭的力量,讓德育更好地滲透到幼兒教育的每時每刻。筆者認為,只有在幼兒園、老師和家長三方共同的努力下,才能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才能將幼兒培養成高尚品德的人,進而達到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