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對學生的意志力培養有著深遠的意義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在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三到六年級)的體育課上開展對意志力培養的實驗,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1.意志力薄弱,不能克服困難。小學生意志力薄弱的典型表現是生活或學習中遇到困難后,就畏縮不前;遇到困難或一點傷害,不能經受住挫折與壓力,常常選擇逃避。在家中不愿去試著學習各種基本的生活能力,始終過著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學習時,常常改變初衷、半途而廢,如看見別人彈琴,自己也想學彈琴;看到別人學游泳,自己也想學游泳。堅持不了幾天,紛紛放棄這些想法。
2.合作意識差,集體榮譽感不強。調查結果表明,單親家庭的孩子或留守兒童缺乏親情關愛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托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照料居多,撫養者不是年老體弱多病,就是文化程度不高,根本無法負起家庭教育管理孩子的責任。此外,隔代撫養容易溺愛孩子,從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一是性格孤僻,不太與人交往,多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合作意識差,合作能力低;二是任性、倔強、自私,憂郁多疑,缺乏熱情和愛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常有違規、違紀現象;三是不講禮貌、不講文明,積極性、上進心較差,集體榮譽感不強,道德品質有待提高,使他們養成了種種不良的行為習慣。
1.受社會、學校的影響。由于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學校又過于看重升學率,造成學生學習心理負擔過重。電視新聞、報紙、雜志也曾多次報道,某些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或受挫折而出現逃學、離家出走等現象,說明當前的學生承受挫折、克服困難的能力有待加強。
2.受家庭的影響。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身體和智力的發育,卻忽略了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的培養,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經受勞累和艱苦的磨煉,依賴性較強,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和頑強的意志力,這也是當前獨生子女對挫折與失敗的耐受能力差的集中表現。
3.受物質生活的影響。有的學生爭強好勝,喜歡表現自己、炫耀自己,喜歡引人注目。一有時尚的衣服、新潮的玩具,就會向同學炫耀;如果看到別人有比自己好的東西,就不服氣,一定要買比他更好的東西。有的學生經常擔心自己比不過別人,有的學生只想讓人家永遠比不過自己,自己永遠是最好,等等。造成部分學生心理承受力不強,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太與人交往,多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不懂得禮讓,逐漸減少了集體合作的意識,多了不良的競爭意識、習氣。
眾所周知,體育鍛煉有助于保持人的身體健康,但鮮為人知的是,人的心理也會受到體育運動的影響。競爭是體育最突出的特點,好勝好強是兒童鮮明的心理特征。當好勝心有了明確的目的,并變成一種穩定的行為取向后,它就升華為激勵他們努力向上的進取心。為使學生的好勝心升華為進取心、培養學生的競爭精神,學校體育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多種多樣的形式創造大量的機會和良好的條件,如體育游戲、集體練習、在集體注視下完成個人練習、競賽教學法的運用、各種體育比賽、各種體育評價等,都有明確的目標,能最大限度地動員參賽者全身心地投入競爭和自我表現中去,有利于培養和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容易獲得成就感。
1.明確各階段的教學工作目標,分層實施。
第一階段(一、二年級):本階段的體育教學,主要完成興趣游戲、常規教學,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簡單的體能活動。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游戲,盡量選擇針對性強、難度小、同伴交往頻繁的內容,以此制定教學目標。同時,讓學生通過游戲促進同伴之間的交往,形成健康心理;通過集體游戲,體會合作勝利的成就感。
第二階段(三、四年級):本階段的體育教學,體育教師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充分考慮本校的場館器材設備,學生的體能、運動技能水平、興趣愛好等,讓學生有練習、鞏固、提高及體驗成功的機會,從而加強學生意志力的培養。
第三階段(五、六年級):教師重點帶領學生完成競技體育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教學。競爭與合作是這一階段體育活動教學主要的特點及價值。由于體育活動大多數在群體中進行,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十分密切,給學生提供了友好交往、團結協作、相互幫助、相互提高的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學與練的積極性、交往與合作的能力。
2.加強教學環節組織,多樣化評價學生情況。
(1)學生的分組管理。根據學生體質、個體差異和團隊精神、意志品質等特點進行分組,合理搭配,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更為密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自主嘗試與體驗,以增加學生練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自學自練、自評互評等能力。
(2)分組評價與個別評價相結合。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只是看學生的動作完成質量,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參與的態度、進步的程度。在練習過程中,可以對鍛煉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掌握、相互幫助的態度、敢于自我表現的精神等全面地進行評價。通過系統性的評價讓每一位學生都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從而不斷產生鍛煉的欲望和積極性。
3.做好協調工作,引起全體教師、家長的重視。對學生進行意志的鍛煉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絕對不是單靠體育課或其他課程的課堂教學就能夠完成的,關鍵是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并體現出這種意志品質和合作精神。這就需要家長和全體教師積極配合,重視體育對學生的意志品質、合作精神養成的作用。
(1)廣泛宣傳。充分利用學校的平臺和常規的活動,多層次、多角度地宣傳體育知識,營造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例如,通過早操、課間操普及體育鍛煉的知識,播報國內外重要的體育賽事新聞,介紹我國體育明星的鮮明事跡,等等。通過“健康衛生專欄版報”介紹體育、衛生知識,讓教師、家長和學生了解健康知識。
(2)與家長學校、家長會配合。班主任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經常組建體育活動小組,舉辦小型多樣的體育競賽。此外,體育教師應經常與班主任溝通,主動和班主任一起參加各班的家長會,介紹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概況,使家長認識到參與體育鍛煉的種種好處,讓家長認真監督孩子在家進行體育活動,并定時向班主任或體育老師匯報情況,使體育教師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和運動水平、更加有目的地制訂相應的鍛煉計劃。
4.校園文體活動的滲透。
(1)組織好每年一屆的校園運動會。競技運動固然有利于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但為了避免教師不重視而隨便指派學生參加的情況發生,應該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讓教師引起重視。體育課組應該印發相應的組織指南和要求,在班級風貌、團隊意識、參與精神等多方面對各班級進行評比,設立精神風貌獎、參與精神獎等多項非競技獎項,促進班主任認真組織相關工作,達到培養團隊精神的目的。
(2)抓好日常體育活動的評比,如早操評比、課間操評比,以每月為周期,評比月度優秀班級,重點評價班級的組織和團隊精神。
(3)組建運動興趣小組。根據學校的實際資源,組建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給學生開展體育活動一個好的平臺,如武術特色小組、籃球特長小組、趣味性體育小組等。比如,廣東省江門市美景小學在武術方面以太極拳活動作為主要內容,頗具特色。太極拳動作輕柔緩慢,而團體操演要求動作整齊劃一,這對于學生的意志控制、團隊精神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良好的運動習慣和興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教師要真正地關注學生健康意識、鍛煉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確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在學生增強體質與培養運動興趣的同時,更加要注重提高學生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使學生養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增強自尊和自信,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