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有智
(陜西省寶雞市眉縣第五村中學 陜西 寶雞 722300)
《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今后工作和繼續(xù)學習,對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zhì),都具有重要意義。從中可看出作為語文教師責任重大。而語文教學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語文教學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去發(fā)揮自主能動性,學會自學。
從課前預習入手。在每個新的教學內(nèi)容開始之前,老師布置目的明確的課前預習任務。如:熟讀課文找出優(yōu)美的句子、詞語、解釋詞語并造句、寫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寫出在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鼓勵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積極鼓勵他們質(zhì)疑問難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教師要善于“激疑”,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要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學生發(fā)問往往有一個過程,開始時的發(fā)問,一般只集中在字詞的解釋或一些簡單的問題上。這就要老師不厭其煩,多方引導,采用多種具體方法,大力鼓勵學生提問。如有時搞提問比賽,搞表揚、記分等辦法,這些都是可以試用的。有時要打破學生的種種顧慮,積極鼓勵學生發(fā)問。只要學生肯問、敢問,就要表揚其精神。也可用發(fā)“提問卡”來促使學生發(fā)問。起初以作業(yè)形式迫使學生必須提出問題,逼學生去思考,漸漸地使他們養(yǎng)成在閱讀時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同時每次將提問卡收上來就進行講評。這樣,解答了提出的問題,表場了問題提得好的同學,又指導了學生應如何去思考。另外也可經(jīng)常有意識地舉出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來打破學生對教材的神秘感,啟發(fā)他們大膽質(zhì)疑。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于無疑處生疑,促使學生多思、深思。如用“將一軍”,促使他們?nèi)ド钏?。用相互答?使相互之間受到啟發(fā)提示,又能在答疑時促使他們進一步的思考,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zhì)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chǎn)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tài),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但更重要的是激發(fā)起學生自學、鉆研的興趣,使他們懂得在閱讀課文時,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關鍵字眼,并抓住反復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以境引趣: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對《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等文章,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再現(xiàn)書中所寫的情境,播放配樂課文錄音,視聽結(jié)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高了。
教師要求學生自學,就不應當光停留在理解和領會的水平上,而應當通過運用、練習轉(zhuǎn)化為技能技巧。學生只有掌握了自學的方法和技能,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必須輔導學生弄清自學程序和方法,使學生把自學程序和方法科學的運用于自己的自學之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初中語文知識的構(gòu)成,也是有其規(guī)律的。概括起來,不外乎:字、詞、句、段、篇。教學中,教師只要能根據(jù)學生的智力活動,幫助學生把已知、零碎的知識歸納溝通,就會使學生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的境地。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不同的課文,有重點的引導學生理解知識,歸納知識,形成學習的遷移。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書山報海,讀什么,怎么讀,這就必須給學生指明正確的路子和科學的讀書方法。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的目的。初中生識別香花毒草的能力低,好奇心強。往往在課外閱讀中找不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因此對學生必須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的目的不是找樂,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為了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就必須在配套的課外讀本的同時,選擇一些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較強的,與課內(nèi)學習聯(lián)系較緊的書刊來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和剪貼。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學生做讀書筆記、摘錄精妙詞句,列出閱讀提綱,剪貼優(yōu)秀作品,并模仿佳作寫一些小練筆,這樣才能讀有所得。同時,做好抽查評講,表揚做得好的同學。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到了讀寫結(jié)合,既促進了課內(nèi)學習,又拓展了知識面,自學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傾聽能力是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從培養(yǎng)學生用心聽課開始,學會傾聽,是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注意的問題。要知道,用心聽課,這句話雖然聽起來一般,但它卻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思維過程,它要求學生把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分析、綜合、歸納,擴展應用到學習中,以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而“舉一反三”也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如果沒有自學能力的學習,是不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的,也就更談不上擴展運用了。作為教師,我們?nèi)绾胃鶕?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讓學生正確表現(xiàn),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明確目標,引導傾聽;創(chuàng)設情境,樂于傾聽;恰當評價,鼓勵傾聽;教給方法,善于傾聽。教學生學會傾聽是教師的重要責任。
總之,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既要從預習入手,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精心設計自學訓練,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