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縣第四小學 寧夏中衛 755100)
在小學的教學教育中,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好時期,在小學中的學生就像一張白紙,需要教師和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起到積極正確的作用,教師要思考如何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可以為了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小學科學課程的獨特性,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的水平,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十分的注重學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1]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要要求學生們做到對于科學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對于很多的事物要養成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的習慣,這樣才能夠保持良好的觀察習慣,對于任何的事物都抱著觀察的看法去看待。學生也可在觀察的過程中養成優良的耐心以及持之以恒的決心。因為敏銳的觀察力是學好科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教給學生的對于事物的敏感和警覺,所以,在教課過程中教師就要不斷的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時刻具備著敏感和警覺,才能夠察覺到事物的變化,從而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在上科學課的過程中對于一些零散的事物,教師要教會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找到零散事物中的相互關聯的地方,引導學生們用身體不同的感官對事物進行觀察和理解,除了眼見,還可以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用耳朵聽等等。同時,因為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受到經驗的限制無法準確的找到觀察的方向和關鍵點,教師就要明確學生的觀察方向,讓他們在無形之中養成了有目的的觀察的習慣。比如在科學課中進行的液體混合前的體積變化的教學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先親自動手實踐一下,用燒杯取水和酒精各50毫升,然后倒入一個容器中,讓學生們看看會出現變化。此時會發現容器中的液體混合后,體積變為了不到100ml,教師就可以乘機講解原因,跟同學們解釋是因為兩種液體的密度是不一樣的。這樣學生在長期以往的自主觀察的過程中,就可以養成主動觀察的習慣,對于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小學科學課程的教育中是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的。因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們是愛玩好動的。所以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牢牢的抓住這一點,培養學生們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在接觸新的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從動手做起,讓學生們有目的的去動手操作,從而帶動用腦。教師在布置動手任務前首先就要明確學生動手的目的以及需要解決的實際的問題,并且要對于可能出現的一切結果都進行了事先的預測。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們做到在沒有動手之前,就先動腦達到了學習的目的。此外,教師要注意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善于利用自己的感官,捕捉一些細小的事物變化,在分析變化的原因從而找出現象的本質。比如在上“電磁鐵的性質”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們找出生活中常見的電磁鐵的例子,把學生們分成幾個學習研究小組,讓學生們在組內自由的討論,然后再有教師提出相關的電磁鐵的問題,給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們通過小組實驗討論的方式,看看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什么。這樣的動手動腦的做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可以讓學生提升自己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再來,教師讓學生們要在實驗的時候養成記錄的習慣,在實驗后要及時的記錄筆記和總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也加強了學生們對于實驗的思考和總結,增強了動腦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
對于小學生來說,任何新鮮的好玩的有趣的事物都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當 他們注意力過了之后就不會在進一步的研究新鮮事物中所包含的知識和現象。因此,教師就要注重小學科學中的學生主動探究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們養成對于任務未知的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要深入的去了解,對于任何的新鮮事物,都要有追根溯源的恒心和好奇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學生的一直以來惰性的學習方式,對于難題要知難而上,教師要對于學生有科學合理的引導和啟發,對于科學課程中出現的問題,要讓學生們主動的研究和研究,對于未知的事物的興趣,不能夠只停留在表面。比如在上到有關斜面的內容時,教師要根據“斜坡”“斜坡可以省力”等知識點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同學們先進行思考在進行解答。讓學生在課本中和實驗中去尋找答案,給予適當的引導,然后如果學生實在不知道原理教師在進行解答,這樣通過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生們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就會印象更深,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良好的學習習慣。[3]
在小學科學課中,是會接觸到很多的實驗和科學原理的。所以,對于一些小學生可能不是很好懂的原理,就需要教師要教育學生做課后的總結和反思,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后反思總結的學習習慣。對于上課實驗中出現的出題,教師不能批評,要以一種鼓勵有好的語氣來向學生們說話,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自信,耐心的引導學生做總結和反思,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在對于科學學習的興趣,才能夠保證學生們在科學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以后的學習和日常生活都有了很好的保證和基礎。[4]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是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做的就是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們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對于學習未知事物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主動探究,善于觀察,動手動腦的習慣,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