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區錦江鎮余江二中 江西鷹潭市 335203)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的教學工作也在不斷進行著改革。物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積極引入生活化的內容,不僅符合物理教學的目標和需求,同時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在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因此,物理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開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高中階段的物理課程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因此,在物理學習中,倘若單一的對概念和公式進行記憶,不僅無法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會對學生的學習心態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考慮到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充分挖掘物理教學中的生活化元素,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去學習知識、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全面的學習物理知識,同時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有益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將生活化的元素貫穿于教學始終,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融入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元素之外,在物理實驗、課外探究中也需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1]
課堂是學生進行物理學習的主要陣地,是幫助學生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大部分新知識的掌握都源于教學課堂,因此,教師需要抓住這一特點,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生活化的氣息,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更容易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關于物體的受力問題時,倘若教師直接對理論知識開展教學,一方面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單純的理論學習會更加吃力,此時,教師可以以生活中的事物作為知識講解的切入點,先為學生播放人造衛星繞地飛行的視頻,或者讓學生觀看小球在水平面內運動的全過程,然后讓同學們結合已經學過的知識來想一想:這些物體在運動中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生活中還有哪些其他的事例可以支撐自己的觀點?此時,讓學生先觀察實際事例,能夠迅速引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將理論知識展現于實際的事物之中,能夠逐步引導學生結合相關知識展開思考和分析,這樣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過程,長此以往,學生既能夠做到在學習中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同時還能保持自主學習和分析的習慣,為今后的長遠學習打下基礎。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帶到課堂中,為學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小實驗,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利用碗、水、模型小車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小車靜止時、突然運動時、勻速運動時碗中的水的狀態,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很快聯想到生活中馬路上車輛行駛的場景,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討,引導學生迅速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培養了學生生活化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2]
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實驗是物理學習與探究的重要途徑,也是物理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因此,在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開展中,教師也需要積極進行生活的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來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其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時,由于這一現象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手邊的物品進行一個小實驗,例如將橡皮和紙張放在相同的高度同時落下,此時學生能夠很快發現,橡皮先落地,因此可能會得出錯誤的結論:由于橡皮的質量更大,所以其下降的速度更快。此時,教師可以再讓學生進行第二個實驗:選取兩片相同的紙張,將其中一片揉成紙團,另一片保持原樣,此時將兩片紙放在同一高度同時落下,學生就能夠發現,紙團的下降速度更快,那么就能夠引導學生轉變思考的方向,去尋找其他影響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當學生的探究興趣得到激發時,教師就可以進行適時的引導,讓學生思考空氣阻力的相關原因,同時讓學生嘗試牛頓管實驗,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思考去尋找物理現象與結論之間的聯系,學生能夠通過對比、試錯、探析等一系列的過程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這樣既能夠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有益的。[3]
社會實踐調查是高中階段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項學習內容,高中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具備了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此時,讓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中,將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進行關聯,了解知識對于生產生活、社會運作的重要意義,既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物理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生活化的一面,給予學生更多實踐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自主的去解決問題、獲得新知,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更有效的實現現代化教育的目標。例如,學??梢耘c當地的工廠或企業開展合作,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工廠之中,通過觀察、親自體驗、動手操作等方式,感受物理知識在社會生產中的應用和創新,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開展探究,發現工廠在生產之中的不足之處,并結合自身所學過的知識提出相關的意見或建議,這樣能夠更有效的引發學生在學習中的實踐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力推動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綜上所述,物理與實際生活是密切相關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教師需要將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逐漸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學習和價值,培養學生更加全面的思維和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