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城鎮中學 山西呂梁 032100)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開拓眼界增長見識,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為了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需求,語文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對教學觀念、學習方式以及教學手段等進行系統改革。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語文的知識內容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也就是說語文的知識有一部分是來自于生活當中。但是在考試模式的背景下,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只重視知識點的學習,對自身語文實際應用能力的發展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也違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嚴重限制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首先,缺乏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閱讀應該根據教學任務和目標,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方法,但是當前大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只知道文字的讀法和寫法,并不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表達的情感,老師也只是根據教學任務或者所設置的問題進行講解。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沒有考慮到時間、目標要求以及文章類型等多方面因素,而且老師要求學生能夠通暢的閱讀全文即可,并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與講授,導致學生思維比較狹隘,也沒有選擇最恰當的閱讀方法,導致閱讀水平低下[1]。
其次,閱讀與寫作相脫離。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的寫與讀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說二者相互作用,才可以促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閱讀不僅要積累大量的素材,豐富詞匯,還要求學生具備寫作方面的技巧和思維模式,也就是說將閱讀中所得到的體會和感悟運用到自身的寫作創作當中。但是,大部分老師并沒有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與講授,導致學生思維比較狹隘,無法得到擴展,更不能理解文章的情感與思想,部分學生也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不能深刻挖掘與領悟文章的內涵與主旨,也沒有將閱讀與寫作活動聯系起來,也就是說閱讀活動并沒有轉化成自己寫作的能力,這就違背了閱讀的根本目的。
最后,在閱讀教學中,忽視學生情感的培養。閱讀是鍛煉學生對萬事萬物的理解,更加注重的是對情感的表達,也就是說先根據自己對所見所聞的理解與分析,來寫出具有自己感情的文章。感情朗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調整語調、節奏的轉化,將自身的感情帶入到閱讀當中,并且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況。但是當前老師將情感與閱讀割裂開來,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強調重點語句或者段落,而不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學生在朗讀中語調平淡,這嚴重限制了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培養。
語文作為一項語言學科,語文是人與人溝通的紐帶,無論是在小學、高中、大學,語文都是學生的必須科目,新時期的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將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針對當前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此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
課堂是老師與學生交流的主要陣地,也是教學任務開展的主要場所,由于每節課時有限,老師要善于把握課堂時間,根據時間來設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發展學習中的樂趣,調動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比如,在教學《黃果樹瀑布》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閱讀,引導學生們感受作者用詞的巧妙,通過文章去想象瀑布的壯美景觀,在閱讀完畢之后,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所讀的內容寫下感受與體會,老師還需要談談自己的讀書感受,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維境界,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手法的巧妙,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價值[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將情感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在語文教學中挖掘文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是語文教學重要目標之一。文學作品豐富多彩,由于學生正處于身體與心里發展的快速階段,他們年齡與心里還不夠成熟,對于朗讀技巧的掌握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老師要注意選擇與其智力、年齡相適應的閱讀刊物,并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閱讀的文學作品,設置相應的教學活動開展情感朗讀技能的培養。首先,在老師的帶領下初步了解與熟悉教材文章的內容,也就是說大致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情感基調,再根據文章中的重點語句、段落和詞語進行深入分析與揣摩,掌握作者用詞方法與寫作技巧,特就是說通過語氣、語速等不斷調整自己的閱讀節奏,營造出與文章一致的情感氛圍。[3]
老師還需要采用指導閱讀方法,鼓勵與引導學生將所學到閱讀方法與知識融入到課外閱讀中,強化節奏、停頓、發音技巧等等的常規情感朗讀技巧,對于一些文學價值較高的文章,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精讀,深入了解與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與表達的中心思想,提高他們的朗讀技巧水平。此外,老師在引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培訓學生文化修養與閱讀水平,語文教育不僅僅是要教育學生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育他們的品德思想。
綜上所述,語文作為一項語言學科,是人與人溝與交流的紐帶,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應針對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