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霜 劉凌虹 李建波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理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光學老又新,前程端似錦。光學與人類歷史的進步脈脈相通,隨著幾代人的不懈努力,21世紀已邁入光子時代。光學學科生氣蓬勃,內涵豐富,其內容和方法與當今社會科學和經濟的多個領域相互關聯,越來越重要地影響著人類的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光學作為本科物理專業的必修課,教學模式以及課程內容都需要跟緊時代的步伐,做出相應的改革。
在大學階段,光學非常重要,是物理專業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如今高校,大部分教材更側重傳統的光學原理,而其他的光學內容,因為數學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未接觸過的新知識等,篇幅較少。這方面的欠缺,導致了學生對光學知識和物理方法的掌握有限,難以達到社會對物理人才的期望。因此,光學課程內容的改革勢在必行[1]。
傳統光學內容主要包括波動光學、幾何光學和現代光學三大部分:
(1)波動光學分為干涉和衍射兩個內容,各自獨立且相互連貫。該部分主要講解著名的實驗案例和光學儀器,側重于理論。
(2)幾何光學內容分為成像、共軸球面組傍軸成像、薄透鏡、光學儀器、光闌與像差、光度學等。
(3)現代光學主要對傅里葉光學和非線性光學作科普性介紹,事實上,現代光學中許多分支已自成一門學科。教材的講解并不深入,許多被略去的內容技術性很強,在后續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
所以如何拓寬課程內容,將一些教材忽略的知識著重講解,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如附錄中出現的傅里葉變換、波包的速度,以及被列為選學的激光器共振腔應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基礎知識、光子學器件基本原理等。
在保證學生夯實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對經典光學的內容進行適當地精簡與整合,增加現代光學的內容,關注現代光學的現狀及前景。在實際課程中融入光學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講授知識的同時,使光學學習不拘泥于課本。
同時堅持教學、科研和實驗共同發展,增大實驗內容的比例,即使有些實驗沒有條件進行,也嘗試在網上找尋資料向學生普及。從基礎知識展開,向高新技術靠攏,更深層次的激發學生對光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和物理思維[3]。
增強教學的系統性,集幾何光學、波動光學和現代光學的知識為基礎,用費馬原理、波的疊加原理、惠更斯-菲涅爾原理等為橋梁,構建一個完整的光學體系。在光學課中將較難的現代光學細分為傅里葉光學、非線性光學和量子光學,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中對其有更深層次的了解。系統性地將實驗、日常生活與光學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光學的了解不再是書本上抽象的概念和例子,使得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學到的知識,知行并舉[4]。
在教學備課階段用發展的眼光審視光學,對已有的教學體系進行適當的完善。結合學生在高中學習中掌握的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光學課程的重點,注意學生對于基本概念的掌握,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理性思維、保證學生擁有基本的專業技能。
素質培養與知識教育同等重要,教師可以對教學模式進行合理化的設計,保證課程的連貫性。在開授新課時,可以由先前學過的知識導出新知識,使得知識的傳播有一個過渡。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溫故知新,對于知識的吸納也更有條理性。還可以在原有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與延伸,如舉一些例子,引導學生回答,拓寬學生思維。
課堂上的互動是一個值得鼓勵的現象。通過這種教學方式,選擇一些既與生活相關又有一定探索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正是問題,激發了學生去學習和探索。就實際情況而言,學生對這類問題往往有獨特的見解,有的學生給出的方案還非常值得教師深思。
傳統的習題講授方式往往是將電子版答案發給學生,再根據學生提問針對性地講解錯率高的題目,這樣不利于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增加習題課環節。習題課時,對題目涵蓋的知識進行篩選,在黑板上標明,同時板書主要的公式推演過程和題解步驟,使得學生掌握某種題型的解題思路。讓學生上臺講解習題,了解其解題思路,再啟發提醒,使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的自主性,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增強思考意識。
光學的發展過程漫長且精彩,是人類對于各種物理現象和客觀規律的探索過程。光學教學的現代化改革,學生不僅可以深層次的認識到光學學科的歷久彌新,還能從這門學科蘊涵的科研思想和方法中學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