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陳 楊海峰
產教融合是學校與區域內相關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中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要求高職院校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集團化辦學,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集團化辦學提升高職院校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不斷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造就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把“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要求推動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生產實踐對接,發展與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相適應、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為社會輸送適合產業發展的高素質人力資源。各專業被視為學校的“細胞”,是高職院校最小的完整育人機構,高職教育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到現在的產教融合,專業建設始終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點內容,也是企業產教融合的契合點。近十年來,我國高職教育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產業發展不相匹配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因此,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所面臨的核心任務。如何在專業建設實踐層面整合政行企校教育資源,推進專業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實現深度的產教融合,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動物藥品是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動物疫病的特殊商品,是養殖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品。獸藥的質量安全和規范使用關系到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成效,關系到動物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我國獸藥產業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從業人員不斷增加,行業規模不斷擴大,行業效益不斷提升,獸藥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居于主導地位,還銷往北美、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地。從整體上看,我國獸藥行業市場處于旺盛的增長時期,發展潛力巨大。2010至2016年,我國獸藥行業市場規模由300億元增長到55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7.11%。目前,我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動物保健品消費國。預計未來幾年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獸藥行業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到2018年獸藥總產值可達600億元。目前,江蘇省現有獸藥生產企業120多家,獸藥經營企業600多家,全省獸藥總產值位居全國第3位,占全國總值的近十分之一。泰州市正以中國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核心,全力打造“中國醫藥第一城”,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近500家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已先后落戶,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投資22億元人民幣在中國(泰州)醫藥城內建設動物生物醫藥園,著力打造動物醫藥人才集聚、技術集成,資源整合、產品轉化,科技創新、產業示范的基地,區域動物醫藥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對動物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逐步重視,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簡稱獸藥GMP)、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簡稱獸藥GSP)、獸藥殘留監控計劃等全面深入實施,快速發展的獸藥產業正在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化供給側改革,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營銷與服務模式。從事獸藥研發、生產、質檢、銷售、技術服務等相關崗位的動物藥學類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緊缺現象也隨之日益嚴重,目前我國獸藥生產、經營企業從業人員共約54萬人,從事新獸藥研發人員不足1000人,動物藥品生產、質檢人才、工藝開發人才、技術服務人才和開發研究人才等普遍出現多崗位現象。我國獸藥產業對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存在較大的需求空間,尤其是具有系統化藥學知識和創新能力的研發人才最為緊缺,無論是優秀企業還是普通企業、生產企業還是經營企業,都將動物藥學類技術人才的儲備和培養列為企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可見,為適應我國獸藥產業發展需求,高職動物藥學類專業需要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整合校內外人才、智力、服務等資源,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充分實現產學研協同發展,為地區經濟發展和動物醫藥行業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1.建設思路。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動物藥學專業是江蘇省高職院校唯一的動物藥學類專業, 1988年我院在全國率先開設獸藥類專業,并面向全國招生。在二十多年的辦學歷史中,已為動物醫藥行業培養了3000多名專門人才,在江蘇獸藥行業中,50%以上技術人才畢業于我院動物藥學專業,近年來畢業生供需比接近1:3。為更好地適應動物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我院動物藥學專業以產業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教學科研服務的全過程深度融合式發展作為專業建設核心理念,以服務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動物醫藥企業技術升級與動物醫藥產業鏈發展為目標,將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貫穿于專業建設全過程,通過共育雙技人才、共享實訓設施、共培職教師資、共建骨干專業、共享信息資源、共推技術服務,以增強學生的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全面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職教育服務能力。
2.建設內容與舉措
(1)打造“四位一體”動物藥學專業群協同育人實訓平臺。作為高職院校,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保證學生掌握一定職業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統一體,實訓平臺即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崗位技能培訓與鑒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職院校面向區域行業企業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生產加工產品、鑒定和新技術推廣應用與社會服務的重要載體。我院動物藥學專業圍繞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獸藥產業鏈發展和動物藥學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依托江蘇現代畜牧業校企合作聯盟,與江蘇中牧倍康藥業有限公司、江蘇神奇中藥科技有限公司、揚中牧樂藥業有新公司、中國(泰州)醫藥城等行業企業合作,成立平臺建設理事會和動物藥學專業(群)建設理事會,建立校企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吸引企業深度參與平臺建設,以中藥材組培擴繁與加工實訓中心、動物藥品生產實訓中心、動物藥品質量檢測中心、動物藥品研發與技術服務中心、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等“五個中心”為建設內容,打造集教學、生產、研發和技術服務“四位一體”的動物藥學專業協同育人綜合實訓平臺,平臺建設密切關注行業企業主流技術,及時更新設施設備,實現平臺的“技術發展、設備更新、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三同步”。同時,探索創新實訓平臺建設運行機制,建立校企共建共管共享機制,通過合作、合資、參股等模式吸引企業參與平臺建設;構建“雙崗雙職、雙師三證”校企協同育人體制機制,切實增強學生的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實施實訓平臺建設績效評價體系和相關考核獎勵辦法,建立協同創新與激勵補償機制,提升實訓平臺的“自我造血”能力;建立儀器設備與科技人才動態數據庫,構建實訓設備多元配置與持續更新機制,實現平臺設施設備與行業企業技術同步更新;依托“技能大師工作室”“教師工作站”“技師工作站”等,建立雙向流動的校企人員互兼互聘機制,構建一支高水平實訓指導教師隊伍;通過制定相關的質量標準,修訂完善質量管理與監控制度,邀請行業企業人員共同參與,建立平臺建設質量評估與協調聯動機制,實現實訓平臺有效運行。此外,拓展了實訓平臺實踐育人和服務功能,校企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員工培訓及技能鑒定等工作,年均培訓(鑒定)化學檢驗工、獸藥制劑工、中藥調劑員、獸藥(飼料)檢驗化驗員、畜產品檢測技術員等800人。校企共建“省級—企業—校級”三層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扶持體系,通過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項目驅動、開放實驗室等形式,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和能力的提升,年均承擔省級項目3項、企業項目5項、校級項目6項;校企共建“獸藥研發科技創新團隊”“獸藥應用技術服務團隊”和獸藥生產與檢測“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技術開發、資源共享、成果轉化等服務,年均承接企業委托的獸藥工藝開發、藥代研究、安全性評價等技術服務項目15項,聯合申報各級科技項目46項目,開發新獸藥(新產品)3個。我院動物藥學專業群協調育人實訓平臺已成為江蘇省獸藥產業的教育培訓中心、技能鑒定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和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有效提升了動物藥學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推動了獸藥產業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2)探索動物藥學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依托中國(泰州)醫藥城,通過與城內中崇信諾、中牧倍康藥業、華威特(江蘇)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揚子江藥業等企業深度合作,組建了動物藥學類專業建設理事會,動物藥學專業依托專業建設理事會,與理事會成員單位江蘇中牧倍康藥業合作組建現代學徒制“倍康班”,開展聯合招生、招工,校企共同制訂和實施招生招工方案,學生二年級進入企業半工半讀前,與企業簽訂“試用工合同”,成為企業的“準員工”,合同明確了各方權益及學徒在崗培養的具體崗位、教學內容、權益保障等內容。企業承擔學員二、三年級學費,同時提供給學員(企業學習期間)免費食宿,每月發放1500元補貼,學生畢業與企業簽訂合同后享受企業正式員工待遇,企業為就業畢業生交納“五險一金”。學員在企業學習期間,企業提供綜合制劑車間4條生產線、質量檢測中心、營銷部等45個崗位用于學員實訓教學,按50%的比例配備技術骨干作為企業導師和實訓指導教師,現代學徒制班納入企業綜合管理部管理,公司指派專人對該班相關事宜與學院領導、班主任進行接洽協商。同時構建了以動物藥品“生產—檢測—營銷—服務”工作任務為主線,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三融合、五遞進”現代學徒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突出校企“雙主體”融合、專業成長和職業成長“雙通道”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服務“雙過程”融合。構建“政府、企業、學校”三元合一的管理體系,統籌政府、企業、行業協會、教育機構、教師學徒代表等各利益相關者形成規范的組織,共同協調制定相關規范和政策,如各方職責、職業培訓條例、專業教學標準、資金補貼、學徒津貼等。根據企業崗位和人才規格要求,實施“校城一體、雙崗雙職”管理體制和“城校共育、雙師三證”校企協同育人運行機制;“量身”訂制課程,“雙師”組織教學,以實現學生即技工的“零過渡”。
(3)構建“多元梯度融合式”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是人才培養過程中貫穿始終的重要環節;實踐教學體系由構成實踐教學的要素以及要素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組成,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實踐教學發展的最終目標。動物藥學專業在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遵循全程性、系統性、情境性、開放性和工學結合原則,以動物藥品“生產—檢測—營銷—服務”工作任務為主線,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標準為參照,構建符合職業崗位和職業素養要求的“多元梯度融合式”實踐教學體系。其中,“多元”系指該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實踐教學實施體系、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和實踐教學診改體系;“梯度”系指融“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崗位技能”的“項目包—項目—子項目”梯度式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融合”系指實踐教學體系體現實踐項目與崗位能力相匹配,實踐內容與生產實際相接軌,實踐考核與崗位技能考核相融通,實踐教學管理與企業崗位管理相協調。
(4)構建“四融合”創新教育體系。構建“四融合”創新教育體系(專業知識與創新意識融合、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融合、職業素養與創新品質融合、專業實訓與創新實踐融合),成立“學生創新社團”,實施省、企、校三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按職業發展導向理念,構建 “三級遞進、四元融合、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成立“學生創新社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學校培養和企業實踐相結合,使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貫徹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推行學分制教學改革,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把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程;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等。實施“鳳凰學子”創新創業引領計劃,個性化培養創新創業拔尖人才;校企共建“省級—企業—校級”三層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扶持體系,通過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項目驅動、開放實驗室等形式,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和能力的提升。
3.建設成效
(1)共推共創產教深度融合,提升了綜合服務能力。通過近三年的建設實踐,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面向社會開放共享,動物藥學產教融合綜合實訓平臺的教學、生產、研發和技術服務“四位一體”的功能逐步凸顯,共接納動物藥學專業學生實習近三千人次,教師鍛煉60人次,學生雙證書率、就業率、專業對口率和教師雙師素質比例等明顯提高,校企專家共同論證修訂了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重新構建了課程體系,合作建成2門課程資源庫,編寫近20本教材,發表論文30余篇;合作企業累計選派36位專家能手、技術骨干承擔動物藥學專業多門課程的教學,指導青年教師10余人,專業建設成效顯著。
(2)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動物藥學類專業探索實施現代學徒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雙崗雙職、雙師三證”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在全國性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1次,職業技能鑒定通過率達96.8%;獲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16項、江蘇省優秀畢業設計(論文)二等獎1項。畢業生就業率從2012年的95.7%提高到2017年的100%。
(3)建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就業質量。依托“平臺(中心)+團隊”,通過構建“四融合”創新教育體系,近三年動物藥學專業教師承擔各級教科研課題52項,獲省級以上教研成果10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省科技支撐計劃2項、省農業自主創新項目2項、省產學研合作項目2項;獲中華農業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1項、泰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學生獲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15項,年均承擔企業項目5項、校級項目6項。
(4)開展技術研發與社會服務,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學院與企業共建了江蘇省動物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獸用生物制藥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校企共同承擔各級課題20多項,獲市級以上科技獎勵8項,開發國家二類新獸藥2個、三類新獸藥1個,獲得項目經費五百余萬元。同時,拓展服務功能,校企共建江蘇省獸藥代謝動力學研究服務中心和江蘇省泰州獸藥臨床試驗研究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兩大服務平臺,為江蘇省獸藥企業培訓技術人員近六百余人次,為揚中牧樂動物藥業、上海諾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獸醫研究所等企事業單位實施獸藥研發服務項目18項,企業投入研發經費359萬元,有效地推動了區域動物醫藥產業升級發展。
[1]楊運鑫,羅頻頻,等.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機制創新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4,(4):41-43.
[2]傅永強.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2010,(2):90-92.
[3]方旭.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管理機制與運行模式研究[J].高職教育,2012,(12):201-202.
[4]胡昌榮.五位對接: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有效路徑[J].職教論壇,2017,(1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