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新亞中學小學部 甘肅蘭州 730010)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借助感情朗讀來幫助學生體會,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情感熏陶的目的。
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積累,體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就會是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的圖像逐漸鮮明具體,進而能入情入境地朗讀。三年級有一篇課文《荷花》,如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達到審美的目的,學習“看荷花”的部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學習文中描寫荷花形態美的段落之前,我組織學生“說荷花—畫荷花—看荷花—寫荷花”,這樣當學生讀到“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時候,贊美之情就溢于言表了。
教學生正確朗讀必須做到:用普通話朗讀,發音正確清楚響亮,不加字漏字,不唱讀,不重復朗讀詞句。讀正確、讀通順是朗讀教學最基本的要求,這也是初讀課文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詞句的感知和品析。要想讓學生把讀通讀順落到實處,教學中我們要在“以讀代講”上多下功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則自曉其義也。有效的朗讀勝過教師透徹的講解,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充分朗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每學到一篇新課文,在課前預習時讓學生先充分自讀,設置一些通過自讀就能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的自讀更有效率,以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在初讀過程中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讀”中“問”,就是針對課文內容記下自己的問題,課前的質疑在進一步的課堂學習中去解疑。
著名作文教學專家丁有寬說:“讀寫結合,事半功倍,讀寫分離,兩敗俱傷?!笨梢姡瑥娀x寫結合,這是非常必要的。三年級學生開始進行習作訓練,選擇朗朗上口的、文章結構特點明顯、語句描寫優美的文章,對于初步學習習作技巧的學生來說,它是很好的指導學生書面表達的范文。
《鳥的天堂》一文中作者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眾鳥高飛的熱鬧景象,這由靜到動,由動轉靜的過程,就是讀后學寫的最好片段。在充分朗讀這一內容后,我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有哪些由靜轉動的情景?學生一下子就想到了下課鈴響后的情景。學生學到方法,有生活體驗,這樣的描寫興趣盎然且有話可說,讀后的寫作表達,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正所謂“讀是理解吸收,寫是理解表達”。
1.引導學生捕捉文中細節,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把細節放大深究,讓細節綻放光彩。我們可以在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悟出語言豐富的意義內涵和情感內涵。同時,引導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如在自讀課文《烏塔》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選擇印象深刻的一點說一說。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選擇自己朗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達,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了對主人公的認識。
2.把詞語放在特定的語境中有表情地朗讀,這是感悟文字內涵較高層次地“讀”,在聲音表達之外,表情才是內心情感的外化表現,與課文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起來才能聲情并茂。在朗讀指導中,我經常要求學生“帶著表情讀”,微笑、瞪眼、皺眉……有時小聲說,有時大聲喊,學生們讀著讀著,會不由自主的融入情景,表情越來越豐富了,通過表情傳遞的情感也越來越生動了。
3.理解標點符號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過“讀”落到實處。
文章的朗讀能否吸引聽眾,取決于語句的抑揚頓挫,要想讀出這種語調變化,就要讀出不同的句式特點。問句和感嘆句要區別于陳述句,文中的省略號和破折號該如何表達,它們與后面的語句朗讀時該如何銜接,在朗讀指導中也需要注意。
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毙W生有很強的向師性,模仿能力極強,教師直觀的范讀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朗讀質量的有效手段。創設朗讀情境,結合恰當的導語,渲染合適的氣氛,使學生耳語目染,自然入境,以誘發學生讀出真情實感。
學習《觀潮》一文時,如何讓學生很好地讀出浪潮由遠到近,聲音由弱到漸強,再由強到弱的變化,老師的范讀是必不可少的。聽到我聲情并茂地朗讀了全文,把潮來前的平靜,潮來時的氣勢,潮去后的景象進行了表達。學生有了最直觀的模仿,接下來他們躍躍欲試,聲音的變化有了,語速的變化也有了,配上多媒體畫面的演示,他們的朗讀讓我也為之一振。
當然,老師在備課時自己先把文章讀好,對課堂上什么時候采用個別讀、齊讀、默讀、自由讀、瀏覽讀等方式適合,哪些地方用引讀、分角色讀、接力讀等效果相對較好,某個環節采用挑戰讀、比賽讀做到心中有數,那么在一篇篇課文實際教學的朗讀指導中,一定能讓學生喜歡讀,讀進去,讀出趣,讓不同形式的“讀”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課前課后的談話環節,可以帶領學生進入更廣闊的朗讀空間,讓學生把安排式的朗讀變成自覺性朗讀,課內學到的朗讀方法,能自如地用到課外選讀中。
一年來,學生詠古詩韻味十足,讀散文充滿感情、講故事繪聲繪色,誦經典篇章有模有樣;模仿角色邊表演邊朗讀,人物迥異的性格、語氣變化惟妙惟肖;輪流朗讀情緒飽滿,前后銜接自然;讀到有趣的兒童詩,還能隨意地變換節奏,讀得津津有味……豐富多彩的朗讀內容,通過稚嫩的聲音表達出來,全班同學在反反復復的試讀、練讀后,讀出了感覺,讀出了味道,讀出了情趣。
朗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還要能借鑒語言、運用語言,這樣的“讀”才是真正的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