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職業學院 山東煙臺 264670)
自古至今,教師就是人類文化教育傳承的辛勤園丁,也是燃燒自己照亮學生的偉大奉獻教育者?!皫熣?,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無論是辛勤的園丁還是教育事業的偉大奉獻者,教育教學的工作本質就決定了教師的工匠地位,現階段我們常說的“工匠精神”指的是對待工作認真負責、腳踏實地、從一而終的態度,很多人常說,態度決定成敗,這就決定了“工匠精神”在二十一世紀的時代價值和地位。
教師的工匠地位也就決定著其必須要具有一絲不茍、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尤其是現階段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對高職學生的教育不僅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專業技能與知識的儲備,還要求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社會生存能力,具備人際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但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了教學成果的取得,對學生基本生存能力的培養問題常常忽視,這一現象不僅不符合當前社會對學生的基礎要求,更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此基礎下,高職院校的教師更應該具備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對待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德育發展。教師必須要熱愛學生和教育事業,加強自身的師德素質,樹立高潔的教師形象;將國家改革的教育政策貫徹到底,將工匠精神弘揚到底。當高職教師具備優秀的工匠精神,才能為國家、為社會培育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目前,社會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多元化發展時代,大多數高職院對學生的教育中心往往都放在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上,忽略了學生對職業技能的執著追求和堅守崗位的原則培養。對于現階段大部分高職學生而言,對職業的操守和態度的培養不夠完善,對技術產品的細節不夠注重,沒有對產品生產使用的責任感,而這些就正好是現今時代我們所缺少的“工匠精神”。由此可見,工匠精神的靈魂核心就是對職業的堅守;想要具備真正的工匠精神,就要從高職學生的教育抓起,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工作態度和職業操守的培養,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明確自己的工作態度和理想,有了自己的方向,才能有進步創造的空間,更好的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力量。
教師的工匠精神應當在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起到一個帶頭作用,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工匠精神和職業態度操守來感召學生,讓學生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主動學習培養、傳承工匠精神。高職學院的教師在傳授學生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還要教導學生追求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作職業操守,把對工作的精神追求貫穿到自己的學習歷程當中,培養對工作專一、忠誠的精神態度,把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嚴格追求作為職業的工作態度,才能明確自己的精神理想,為國家培養出大批的工匠人才。
日前,在國家的經濟市場競爭環境中,出現了許多商品的質量以及各商家的“黑心”操作,比如說假冒產品的橫行導致了市場經濟的誠信度缺失,這些都是由于我國大部分經濟領域的文化道德問題造成的工匠精神缺失,教師在弘揚工匠精神的同時將其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可以有效的改善目前市場經濟的不道德現象。
教師作為教書育人者,首先就要不斷提升自身敬業守信的工匠精神培養,才能更好的發揮引領帶頭的作用。高職教師的教學工作以教授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為主,但更不能忽略學生社會道德文化的提升教育,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也是文化道德的示范者,最重要的是,教師的肩上還承擔著學生樹立高尚品格、健全人格和遠大理想的重任。因此,教師的師德修養必須要得到強化提升,以工匠精神作為自己的工作態度參照,成為一名堅守崗位的職業教師。
教師的德育修養應當保持著一個不斷進步提升的狀態,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把對職業技能的執著當成工匠精神的體現。因此,高職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知識,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完善和創新教育教學方式,革新教學理念,以實際行動檢驗理論的標準程度,把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加入到專業提升的過程中,尤其是高職院校,專業技能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教師更應該具備的是力求完美,堅守崗位的工匠精神。
現階段的經濟文化發展,決定了我國的專業應用技術以及人才的培養都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各個經濟行業領域的技術、概念創新也是我國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途徑。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社會技術人才的使命,更應該積極響應職教改革,把創新的精神態度融入到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展中。職教改革與經濟發展的融合是文化經濟水平提高的必經之路,高職教師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培養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高職院校的教育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發源地,教師的教育教學更應該具備現時代的工匠精神,以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提升對學生的文化道德教育,充分發揮工匠精神的引領作用,為國家的文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