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學 遼寧本溪 117000)
老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以此,要想有效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關鍵,中學體育教學同樣也不例外[1]。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傳統中學體育教學理念正在逐漸優化升級,體育教師要想適應教學改革的整體趨勢,就應該及時對教學進行創新和變革,但是由于部分中學體育教師的能力所限,目前還并不能達到這一要求,所以,培養和提升中學體育教師能力,對于促進中學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對于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老師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著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和掌握程度。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教育教學觀念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全新的課程教育理念逐漸融入到小學教育實踐中,這對于改變傳統教育形式存在的缺陷,提升教學質量的整體質量,都是非常重要的[2]。但是從當前的中學體育教育實踐來看,還有部分教師存在教育素質差的問題,一些學校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對于師資力量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校部分教師的水平不足,因此在接受和理解全新教學理念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這些教師未能真正把握全新教學理念的關系,因此在教學運用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較多的問題,不能將其落到實處,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進,將會對學生學習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影響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制約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在當前的中學體育教育實踐中,“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貫穿于教育全過程,這對于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所學知識是非常不利的。具體來說,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在成長過程中,每個學生的體質情況都有所不同,因此就會導致學生體育基礎水平差別較大的情況,也就是說,參差不齊的基礎水平是當前中學教育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教師應該給予重點關注的問題[3]。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在相同的學習環境下,可能有些學生早已經學會和理解了相應的知識,這些學生就會覺得老師的講解過于簡單,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而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由于在理解的過程中相對較慢,所以這部分學生可能還沒有適應,老師又開始了新知識點的學習,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將會越拉越遠,與其他學生之間出現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這將對學生學習的信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逐漸產生對于學習的恐懼心理,影響以后的學習和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評價方式陳舊也是影響教師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礙,針對這個問題,學校和老師應該對此給予足夠重視,及時創新和改進傳統教學評價形式,為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4]。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學習質量檢測的唯一標準,并且也以此標準來評價老師的教學素質,這是傳統教學評價形式的最大缺陷,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應該及時改變這種評價形式,降低考試成績在學生評價過程中所占的比重,將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納入到學生評價體系之中,重新制定完整的體育教學評價機制,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減輕老師的授課負擔,讓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自身角色轉換,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新課程改革給中學體育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和改革契機,在這樣的教育形勢下,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角色就應該有所轉變,否則將無法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趨勢,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5]。在此過程中,老師應該充分意識到新課程改革的整體趨勢,將原本由教師講解的一些內容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全新教學理念的運用,提升教師自身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老師也應該從傳統教學實踐中的主導者,逐漸向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轉變,弱化自己在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老師在其中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在學生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老師再給學生進行講解,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惑,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掃清障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除此之外,中學可以針對體育教師開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交流活動,組織體育教師去其他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學習其他學校的先進體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進而進行有效改進,同時也可以借鑒其他學校體育教學經驗,結合自身實際特點進行適當的變通,進而為我所用。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的教育素質,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徑,借鑒其他學校的體育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能力,從而為中學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