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實驗學校 廣東深圳 518000)
數學是一科來源于生活的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由于小學生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對數學的講解也困擾著小學數學教師,數學作為一門貫穿學生學習生涯的課程,學生小學學習好數學對以后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近年來,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教學越來越普遍,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給小學生增加樂趣無疑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的影子,但是數學由于其嚴謹的邏輯性、抽象性等理性思維使小學生無法接受理解,不理解,何談學習的興趣,但是數學又是小學中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讓學生不得不學習,這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這對小學教師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也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
人在一生當中學習的階段有很多個,而在整個過程中,小學是最重要的,小學生還沒有經歷社會的洗禮,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在這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如果能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生就會形成良好的思維體系[1],數學本就是邏輯思維較強的一門學科,學生有了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后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奠定了基礎,也能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是貫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課程,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師的職責,對于小學生來說,喜歡玩鬧,注意力又難以長時間的集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接受邏輯性思維較強的數學,采取趣味性教學是必要的。學生時祖國的未來,只有學生學習能力增強了,才能有利于促進祖國未來的發展。
趣味性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上,通過有趣的事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天性活潑好動,對課堂難以集中注意力,但同時,他們好奇心極強,趣味性教學就是要讓小學數學教師抓住小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理,由于好奇讓小學生想要做自己去鉆研,去領悟,自覺學習數學,趣味性教學更大的一部分是想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不是單純的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要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下掌握學到的知識。
趣味性教學在課堂上注意娛樂性的同時,也不能忘了知識的教導,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此,在運用趣味性教學法時也要注意數學知識的完整性[2]。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新課改背景下,我國教育重視小學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種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階段,但心智不成熟,不能對課堂集中注意力。因此,讓小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材料與生活相關時,學習數學就是一種樂趣,學生對此有了興趣,再讓他去學習就不是難事了[3],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采取趣味性教學是十分關鍵的,把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這不失為一種趣味教學的好辦法。
例如,在北師大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材中,課程的導入就是從《生活中的數》導入的,這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觀察教室里哪里有數字,比如墻上貼的貼紙,黑板上的黑板報,都可以看一下有沒有數字的影子,而教室里的表一定都是能看見數字的,讓學生結合學習環境來學習,學生會有強烈的求知欲,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另外,在北師大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中,學習乘除法的時候,可以舉例:過年的時候家里人比較多,桌子上有30顆糖,一共有10個人在家,那如何均勻地把糖分到每個人手中呢,這時需要學生運用的就是除法的知識,當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時,不難看出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學生都會去思考怎樣分糖才能讓每個人手中擁有的糖塊數都是一樣的,此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告訴學生應如何運算,教會學生除法的運算。
在趣味教學中,模擬生活場景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貼近日常生活,引起學生共鳴,再從中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因此,教師在趣味性教學中能合理運用小學生這一特征也能提高教學效率,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極為嚴謹的學科,但對于小學生來說,讓他們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是十分困難的,教師的講解有時也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要找到一種適合小學生理解知識的辦法,又讓他們愿意參與到其中來。
例如,北師大小學年級上冊數學課本中第七課《可能性》。教師在講解這節課時,可以準備兩個骰子,讓學生在課上自己拋,然后計算兩個骰子拋出來的數字和,一般來說,骰子都是六面,數字是從1到6,因此,拋擲兩個骰子時,和不會低于2,也不會高于12。當學生拋擲的次數越來越多時,也會漸漸懂得這個道理,此時教師可以加以引導,兩個骰子拋出來和為1或者高于12,這種可能性為0。
在課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枚硬幣,讓學生自己動手拋硬幣,如果是正面朝上,就讓教師獎勵學生一朵小紅花,但如果是背面朝上,教師就不予獎勵,等多拋幾次之后,學生會發現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樣的,教師在次基礎上,教導學生拋硬幣的兩種可能性都是50。
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鍛煉了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學生也在動手操作中找到了數學的樂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小學生一般來講都是好勝心切的,教師為了讓教學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課堂中營造一種競爭的氣氛,讓學生在競爭中,提高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發散思維,提高邏輯能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中,第二課是《乘法口訣》,一般來說,乘法口訣在小學階段都是需要背的,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背誦乘法口訣,在課上,背的快的予以獎勵,可以給她貼一朵小紅花,此時,學生的好勝心被激發出來了,都會積極地背,但是課上的時間可能會有很多學生背不下來,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也背,然后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教師隨機出一道乘法口訣表里的數,讓學生回答,回答的最快的也給獎勵,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學生的斗志,讓學生都愿意去背乘法口訣,教師也達成了教學目標。趣味教學不同于傳統模式的教學,趣味教學讓學生愿意主動去學習,對以后的發展有著有利影響。
低年級的小學生剛從幼兒園步入到小學階段,身邊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環境,由此可能會產生畏懼心理[4],此時,小學教師如果和學生不能和諧相處,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不愿意學習,此時,趣味教學也拯救不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了。
因此,想讓低年級的小學生愿意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個讓學生輕松的氛圍,以此來幫助學生消除陌生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小學教學中,一般來說教師都是絕對的引導者,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帶動學生健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注意言辭的運用,教師和藹可親的語言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溫暖,有利于促進師生和諧,讓學生能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并且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能體驗到它的樂趣,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起來了,課堂的學習氛圍也變得輕松許多,學生不再畏懼課堂,也不再畏懼老師,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提問,敢于對課上學到的知識提出質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才能充分發揮思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而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耐心解答,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普遍難集中注意力,理解能力弱,給小學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又需要更為嚴謹的邏輯性與應用性。在數學教育中,要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其愿意主動去理解,探索數學知識。小學教育階段運用趣味性教學法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只有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以后才能為國家貢獻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