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摘要 目的:探討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方法與效果。方法:收治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平分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急診綜合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好轉率、死亡率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與記錄,并實施統計學分析。結果:研究組患者好轉率與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急診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在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僅可以明顯提高好轉率,減少死亡,而且能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綜合護理干預
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常見疾病,因為無典型臨床癥狀,在救治期間可能因護理疏忽而對救治過程造成影響,嚴重時會造成患者死亡。盡管近幾年關于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逐漸增多,但因為對其臨床特點了解并不深入,所以效果也不理想。本院近幾年對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進行了研究,為了進一步探討其急診護理方法與效果,對收治的90例患者實施了對照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納入本次研究的對象有完整臨床資料,經臨床表現、心電圖及血清酶學檢查診斷確診為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研究。按照入組奇偶順序分組,各45例,奇數為對照組,偶數為研究組。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0~79歲,均值(63.9±4.21歲;合并疾病主要有心律失常9例,心源性休克4例,心衰12例。研究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41~77歲,均值(63.4±4.6)歲;合并疾病主要有心律失常10例,心源性休克5例,心衰11例。在年齡、性別及合并疾病上,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則加用急診綜合護理干預,主要是根據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護理干預。①臨床特點分析:a.易患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個人生活習慣,如吸煙與飲酒等;同時包括他們的合并疾病,如肥胖癥、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b.誘發因素:主要有患肢過度勞累、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等。c.臨床癥狀:大多數患者無典型疼痛,主要有上腹部疼痛與胸悶、惡心嘔吐及呼吸困難等。②綜合護理干預:a.院前急救護理干預:醫院在接到患者的求救電話后對患者的既往病史進行詳細了解,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警惕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維持室內的安靜,將他們的衣領解開,維持呼吸道的暢通。b.心理疏導:大部分患者有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主動觀察與掌握他們的負面情緒,及時評估,針對性地予以鼓勵與安慰,必要情況下可以用本院成功案例進行說教,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促使他們以輕松與愉悅的心態結束治療與護理。c.急救車到達后及時檢查:不同的急性心肌梗死有不同的心電圖特點。其中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表現主要有面向透壁心肌壞死區導聯ST顯著抬高,且為弓背向上型,且有寬深Q波與T波倒置;背向心肌壞死區導聯則為相反改變,表現為R波升高,ST壓低與T波增高、直立。非sT提高性心肌梗死心電圖表現主要為無病理Q波,但sT壓普遍不低于0.1 mV,或有對稱T波倒置;無病理波與ST改變,僅有少許T波倒置。d.對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對患者的心率、脈搏、呼吸、血壓等進行嚴密監測,看有無心源性休克或心衰,維持呼吸道暢通,及時采取吸氧處理,速率4~5 L/min。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好轉率、死亡率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與記錄,并實施統計學分析。
評價標準:護理完成后對患者(死亡者排除)進行現場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總分100分,評分越高則滿意度越高,其中≥9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一般滿意,<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按照非常滿意+一般滿意計。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數據利用SPSS 19.0分析,計數資料,如好轉率、死亡率、護理滿意度,采取百分比(%)表示與(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好轉率與死亡率比較:研究組患者好轉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完成后,存活者均獨立完成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其中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主要是因持久、嚴重心肌缺血與缺氧等所致部分心肌出現急性壞死,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劇烈、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表現。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表現比較隱匿,加上心衰、并發癥及急性期發作等,死亡率普遍較高。高齡人群因病史表述不清,或者痛覺不敏銳等,難以詢問出有效的疼痛癥狀;合并糖尿病患者因神經系統病變造成痛覺沖動傳導阻滯,也無明顯痛覺;腦血管意外患者存在腦循環障礙且有意識障礙等,痛覺比較遲鈍,從而容易忽視胸痛癥狀;部分急性發病患者以嚴重并發癥為主要表現,容易將疼痛癥狀掩蓋,從而給治療與護理帶來巨大的困難。針對這些情況,急診科護理人員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與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更好地認識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嚴密觀察患者,發現早期預兆,盡早采取措施處理。
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為中老年人,而老年人多合并其他基礎性疾病,加上本病并無典型癥狀,極易被掩蓋,造成漏診或誤診,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為此護理前應對本病臨床表現與特點進行詳細觀察與分析,同時結合心電圖、血清酶學檢查等結果進行診斷,給予患者急診綜合護理干預,盡責盡職為患者服務,詢問他們的身心需求并予以滿足;加強院前護理,密切觀察病情和生命體征改變,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同時,關注患者的負面情緒,及時發現焦慮、緊張、抑郁等,做針對性疏導,提高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
綜上所述,將急診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在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僅可以明顯提高好轉率,減少死亡率,而且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