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化終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信”“微博”“微店”“微商城”等,因其短、平、快、準的特點,適合現代社會的節奏而受到青睞。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微課這種適應現代教育和學習的載體應運而生,并被廣泛應用到各類教育機構、企業培訓等場景中。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發展,佛山教師率先將微課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此后,各類微課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鋪展開來。顧名思義,微課就是指微課程。
微課作為教學載體,輕便易用,而且其背后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它作為一種教學形式,靈活生動,其承載的課堂教學的創新意義深遠。小學階段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素養為基本目標,在微課資源的設計與應用中應優先針對教材進行同步開發與使用。
《勸學》有云:“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微課大范圍推廣前,我們應從教師的日常教研、個人備課及校內評比等小處著手,通過各種途徑建立、充實微課資源庫,形成源源不斷的實用資源。針對小學階段的微課資源庫,應以教材為主導,優先建立與教材同步的微課資源庫。
1.日常教研注重資源建設。根據應用心理學的實踐——反思理論,學習所得要應用于實踐,實踐又促使進一步反思,從而推動事物發展。因此,我們在針對教材的日常教研中,不應只停留在研討的層面,更應在教研中開展具體實踐,將教研與微課資源庫的建設緊密結合,以此完善微課資源庫。
其一,教研活動應根據資源庫建設的重點開展。如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流溪小學的資源庫分年段、分科目有規劃地建設,目前重點放在小學四五至六年級的語文、數學和英語學科,并在教研力度上有所側重和傾斜;其二,教研活動需結合資源庫有的放矢。在資源庫的建設中,應對不同的資源進行分類。此外,在集體教研中,應做到每次教研必有示范,將微課作品及時更新至資源庫中。同時,每次教研都要求教師動手,利用Focusky等錄屏工具軟件對PPT、畫圖等進行現場微課制作,完成后教師間互評、改進,并同步到資源庫中。如此一來,既有效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又適時豐富了學校的微課資源庫。
2.個人備課同步充實微課。“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是藝術在每個人眼中的解讀都是不一樣的。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不一樣,每個班的學生風格也不一樣,微課也應“因材施教”。因此,要在備課時做好微課的制作。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根據課時和每一個教學環節合理設置不同的微課,有導入的、說課的、探究的、觀賞的等,針對每個班的學生,所選用的素材要靈活變化。此外,針對每個班測試評價的微課可個別制作,讓學生對自己的優勢題、易錯題一目了然。
這些微課資源的設計、整理工作都應在個人備課中,隨著教學進度同步進行,并根據每個班的情況有所區分。這樣按教學節奏制作的微課資源,既能完全應用于課堂教學,又不斷擴充了微課資源庫。
3.評比活動帶動資源質量。在定期舉行與微課相關的大賽或評比活動,對教師不僅是有效的實踐檢驗,也促進其微課制作能力、教學能力、教研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對學校而言,則可以通過此類評比活動征集優秀微課作品,豐富學校的微課資源庫,帶動資源質量的提高。
一般來說,微課的評比活動可以從微課制作、微課應用等方面展開。微課制作評比活動可分學科內和校內兩個層面開展,通過微課制作的評比,要求每位老師提交微課作品,一來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微課制作水平、充實微課資源,二來有利于促進信息技術與各科課堂的深度融合。而評比出的優秀案例的積累有效提升了微課資源的質量。
《韓非子》有云:“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用以形容微課恰如其分,微課“見微知著”“以小見大”。故此,我們不僅要建立和完善微課資源庫,更重要的是切實將微課應用于教學中。
1.微課課堂提升綜合學習素養。微課既是一種教學形式,也是課堂教學的創新,具有情景生動真實、便于師生交流等特點。教師可在課堂的不同環節,圍繞某個知識點采用不同類型的微課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有助于在課堂中形成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從思辨能力、基礎知識、實踐創新能力、習慣養成等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
在課堂的第一環節中,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是關鍵。教師可通過微設問,以大化小地引導學生聚焦到重點、難點上來。比如,文言文對于六年級學生是難點,教師可結合教材設置微設問,引導學生思考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語言上的不同,從而切入學習。通過這種突出重難點的微設問,學生在對其進行分析、思考中逐漸培養思辨能力。
課堂的第二環節是關鍵,教師可利用演示類、表演類等資源組成微主題情境包,為學生創設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且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在體驗和學習中夯實基礎知識。教師還可利用微實驗、微探究等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或小組合作的探究,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在課堂的第三環節,教師則可圍繞該課的知識點,利用微回顧、微練習等資源,幫助學生梳理、整合知識脈絡與框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譬如,在四年級的大數學習中用動畫配合口訣的形式制作微回顧,幫助學生從生動、活潑的總結中整體化地掌握大數這一知識點。
2.微課課外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微課既是一種教學的載體,也是教學資源的組合,它所承載的教學資源既豐富多樣,又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因此,在課外的使用過程中,能讓學生與豐富的學習資源之間產生交互作用,從而使學習過程具有動態性和可控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高效學習能力。
微課資源多種多樣,種類也不一而足,這極大地方便了課外的同步學習。一方面,教師可根據教學進度上傳微課資源,布置微預習、微復習等,幫助學生在5~10分鐘的時間內熟知將要學習或鞏固已經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高效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從學校的網站、云端下載使用,隨時隨地離線學習、靈活使用資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既能有針對性地對于自己欠缺的知識通過對同一微課資源的反復學習而得以強化,又能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學習計劃靈活安排對微課資源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便得以提高。此外,在配合教材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還可以用微實踐等資源用短小的視頻指出綜合實踐的要點所在,讓學生在課外的綜合實踐中能隨時調用微課視頻進行參考。
微課雖短,但效果明顯;微課雖小,但意義重大。短小精悍的微課,不僅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也切實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素養。隨著微課資源庫的不斷豐富和完善,以及微課應用的不斷深入,微課所帶來的變化必是巨大的。
參考文獻:
[1]焦建利.教師微課制作的簡便方法——幾款基于平板電腦的應用[J].中國遠程教育2013,(6):61-62.
[2]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3]肖安慶,李通風,謝澤源.微課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優勢與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1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