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師素質結構主要分為3個方面:首先,包括教師在舞蹈教育領域的職業思想、個體道德素質等;其次,包括教師對舞蹈專業的理解和應用水平,教師在教育領域的基礎能力,如普通話水平等;最后,包括教師的教學能力、課堂管理能力等。本文結合這些方面,對舞蹈教師的素質結構進行深入探討。
結合現行教育體制對教師的要求,教師素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基于教師道德品質的人格素養,體現在教師的道德水平上;二是教師在教育層面的理論素養,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水平上。
教師的根本職責在于教書育人, “教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方面的能力, “育人”則是指教師對于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舞蹈作為一門藝術課程,本身具備特定的人文性、情感性,它不僅是對學生形體的鍛煉,也關系到學生藝術層面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其情操得以陶冶,綜合素質得以提高。教師的人格素養,在較大程度上關系到 “言傳身教”的實現效果。學生通常會對教師的日常行為進行模仿,因而教師的素質也關系到學生的行為習慣。所以,在構建舞蹈教師綜合素質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教師的人格品質,確保教師的基本素質,從而有效開展舞蹈教學工作。
教師在理論層面的素養構成相對復雜,具體來看有以下方面:第一,基礎理論素養。舞蹈課程具有特殊性,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舞蹈功底,具備舞蹈知識領域的基本素養;第二,教育理論素養。主要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結合舞蹈教學的需求,教師還需要了解運動學、解剖學的知識;第三,舞蹈專業理論素養。舞蹈專業理論是指教師在專業層面的教學能力,可以理解為上述兩項的復合能力,主要體現教師在專業技術和教育技術的融合,從而為教育教學成果的提升提供智力保障。
教師素質主要指教師的專業技能,也是對教師舞蹈教育才能的基本展現。教師素質涵蓋的范圍較廣,除了學科知識之外,還應當包括教師對教育的理解,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各類能力,如應變、情感投入、道德意識等。可見,對于教師素質的要求不僅復雜,也有著相對嚴苛的標準。這些素質可以通過后天學習來進行培養,教師的先天能力也會較大程度地影響教育效果。教師的先天素質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于知識所表現出的學習熱情和理解能力,這是衡量教師先天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另一方面,教師對于專業知識的敏感度,如知識內容的發展與變革、新型教學模式的提出和應用等。敏感度越高的教師,教學能力越突出。因此,對于教師的素質培養,應當結合有效的培養方式和不同教師的先天基礎進行,實現較為理想的教師培養效果。
舞蹈是一門對學生綜合素質影響較大、思想意識影響較深的學科,因而舞蹈教師應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否則,在教學過程中,即使幫助學生掌握了高超的技巧,也難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甚至可能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對此,舞蹈教師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第一,培養終身學習意識。舞蹈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通過自學、培訓、進修等方式努力提升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始終和時代的發展保持一致,應用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手段開展教學;第二,完善自身知識結構。除了基本的舞蹈專業技能之外,還要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否則難以應對學生的需求。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下,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育的目標之一,而且不同的學科相互交叉、融合發展對舞蹈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關注舞蹈專業領域的知識顯然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第三,保持良好的心態感染學生。舞蹈教師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開展教學。教書育人是教師最基本的職責,舞蹈教師應該具備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來感染學生。
教師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教師在舞蹈專業方面的能力;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組織管理能力;三是教師在藝術語言上的表達能力。
教師的舞蹈能力可以分為3個方面:第一,舞蹈表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示范正確的舞蹈動作、表情、節奏,必須具備一定的舞蹈能力;第二,舞蹈理解能力。舞蹈藝術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如果學生很難深刻地理解舞蹈內容,也就無法表現出準確的舞蹈動作。所以,教師對于舞蹈的理解十分重要,否則難以促進學生的理解;第三,舞蹈糾正能力。糾正學生的舞蹈動作,是舞蹈教師的基本工作之一。有效的糾正方式,能夠增強舞蹈教學效果。教師對于舞蹈動作的糾正能力,也是其舞蹈能力的重要體現,更是其對于舞蹈本身認識水平的展現。上述三項能力相輔相成,最終構成缺一不可的教師內在素質體系。
舞蹈課屬于相對開放的課程,學生也較為活躍,教師不可能關注到所有學生。如果課堂紀律不好,將影響教學效果,這就對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學生學習時 “走神”,從而影響教學成果;第二,活躍課堂氣氛。我國舞蹈教育開展較晚,教師必須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第三,通過更新曲目來改善學生對舞蹈的認知。很多學生僅知道舞蹈的傳統曲目,經常重復練習,無疑會造成學生的審美疲勞,影響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借助較新的曲目,或者對流行歌曲進行簡單編舞,使學生對舞蹈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舞蹈教育與傳統學科的差異之處,還在于它對藝術闡述的特殊性。一般學科中,大部分知識可以采用量化標準,使學生能夠有效理解。而舞蹈必須以相對復雜的藝術語言進行教學,否則學生難以理解舞蹈所表達的內容。對此,教師首先需要增強自身的藝術理解能力,只有在教師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認識。同時,教師藝術語言的表達,應當精準且直接,以簡潔的語言幫助學生記憶,讓學生在結合動作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另外,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打斷學生的次數,以免學生的肢體興奮狀態突然遭到抑制,出現學習意識的落差。
本文從教師的素養、素質、能力等方面探索了舞蹈教師的素質結構,其中從人格素養、理論素養探討了教師的素養,從專業技能、先天素質探討了教師的素質,從舞蹈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藝術語言的表達能力等方面探討了教師的能力。舞蹈教學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作用不容低估。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夠通過言傳身教,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1]孔國華.高校舞蹈教師的教學素質探究[J].教育評論,2016,(4).
[2]張金華,顏曉雙.淺談舞蹈教師的基本素質[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5,(3).
[3]鄒林亮.高校舞蹈教師的素質淺析[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