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些邊遠山區的學校因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物理實驗教學的開展不夠理想,繼而影響到農村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為此,在邊遠山區的學校中,對物理實驗教學措施進行研究也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實驗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認識物理概念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邊遠山區學校的物理教師更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對實驗教學這塊不夠重視。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講述的知識點,而不能親自去觀看或者操作,去驗證一些定律的由來,進而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物理素養的形成。之所以形成這種現象,一方面是教師自身的原因,教師更習慣于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是學校的辦學條件不夠理想,缺乏實驗操作器械,所以教師只能通過語言來描述實驗。隨著時間的推移,邊遠地區學校的物理教學忽視了實驗教學,教師就會將重點放到物理理論知識的傳授上。
在實驗教學中,一些教師存在著一手包辦的現象,這就不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制約了學生物理學習水平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僅僅是根據教材中的實驗來進行演示,讓學生在座位上進行觀看,當實驗結束之后,再提一些問題并草草結束這堂課的實驗教學。實踐證明,如果教師僅僅通過自己來演示實驗,就很難判斷學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識。筆者認為,要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操作中,教師就要打破自己對實驗教學一手包辦的現象。比如,探究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的關系時,教師就可以準備好實驗器材,然后先對該實驗進行一次演示,以便學生對該知識點進行初步了解。接下來,教師再在班級內部挑選物理知識水平不同的幾位同學來進行實驗操作,由此評估班級學生的掌握情況。
在邊遠山區的學校里,學生家長多已外出務工,且其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學校的師資力量也比較薄弱,教師隊伍極不穩定,有些學科甚至只有一位教師,這就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知識學習,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較弱。與經濟較為發達的城鎮地區學校的學生相比,在實踐操作這塊,邊遠山區學校的學生操作能力明顯差很多。
一些邊遠山區因為缺乏資金支持,所以在實驗室的建設這方面就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有些地區缺乏獨立的場所來作為實驗室,有些學校即使能夠提供獨立的場所進行實驗室建設,但往往也因為資金投入不足,所以導致實驗儀器不夠齊全,不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獨立進行實驗操作的機會。此外,一些實驗室內部也缺乏必要的安全設施,這樣就會給學生的實驗操作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開展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是驗證課本上的原理,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故此,在實驗教學中,就要改變教師演示、學生觀看這一傳統教學方法,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交還到學生手中。由此,通過讓學生自主觀察實驗現象,對實驗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對于演示實驗,教師需要進行精心設計,可以自制教具。與此同時,對于一些演示實驗,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通過邊講邊實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比如,在高中氣體定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安排一個 “覆杯實驗”,實驗時,杯中的水不要注滿,然后用卡片將其蓋住。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膽進行猜想,讓他們猜猜覆杯后會有什么現象發生,比如,卡片不落下等。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它不落下?如卡片落下,就讓學生分析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1)改演示實驗為 “表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要通過自主思維,創新教學方法。例如,在實驗教學中,演示實驗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演示,可以讓學生對實驗現象形成直觀了解,進而讓他們對知識點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但是,由于演示實驗缺乏學生參與,在整個過程中都是由教師來進行操作,所以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進而制約演示實驗的效果。邊遠山區學校因為缺乏實驗器材,所以許多教師只能夠通過演示來進行實驗教學,通過自己演示來讓學生學習知識。因此,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應靈活地運用演示實驗,改演示實驗為 “表演”,也就是通過教師表演的方式來進行實驗教學,將演示實驗與 “魔術”聯系在一起。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有了極大地提升,就會對知識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
例如,在凸透鏡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他利用凸透鏡的聚焦原理,燒毀了對方的船只,打退了對方的進攻。通過這個故事,學生就會對凸透鏡的這一作用產生懷疑,怎么用鏡子照著就能夠燒毀對方的船只呢?此時,教師再將事先準備好的凸透鏡以及火柴等道具拿出來,然后演示這個實驗。此外,教師還可以適當運用一些魔術師的手法,用話語創設氛圍,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當學生看到火柴真的被點燃時,就會對凸透鏡聚焦成像的原理產生深刻的印象,在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后,教師再圍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進行講述,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2)改變常規的演示方法。演示實驗主要是教師出于某種目的,對實驗進行設計,然后再通過自己操作來讓學生進行觀察、總結。但是如果讓學生枯燥地進行觀看,他們就不會細心鉆研演示的方法,這樣就會影響教學的效率。為此,教師就可以改變常規的演示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到演示實驗之中。例如,在“電磁繼電器”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就讓學生各自扮演一些角色,有的學生操作實驗,有的學生負責設計實驗,有的學生則負責監督學生操作,還有一些學生充當評委,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評價。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積極地投入到演示實驗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有效體現,與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進行實驗相比,這種演示方法無疑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邊遠山區的學校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受到辦學資金不足的影響,導致實驗教學的開展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因為缺乏實驗器材,所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較弱;因為學校缺少獨立的實驗室,不能夠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要,所以教師只能夠一手包辦實驗教學。這樣一來,就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實驗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創新,要通過一些趣味性的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靈活運用演示實驗,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物理學習效率的目的。
[1]季曉冬.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
[2]宋士林.在農村初中指導學生實施物理小實驗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3]周影芳.農村初中物理電學教學研究與教學策略[D].蘇州:蘇州大學,2013.
[4]蔣志龍.恩施州農村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5]羅細國.江西省撫州地區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與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