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加強對學生興趣愛好和心理特征的研究,致力于滿足學生的各項需求,以提高數學教育的實效性。但從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對學生的激勵稍有不足,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師能夠在教學中運用賞識鼓勵教育,出現這一現象歸根究底是因為教師對賞識鼓勵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教學的桎梏,致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肯定,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鑒于賞識鼓勵教育對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賞識鼓勵是十分必要的。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此時學生在性格和價值觀念上都尚未穩定,其理解和認知水平十分低下,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教學水平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果教師不能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教學工作,或者不能從客觀、全面的角度評價學生,就極易對學生產生誤導,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而且還會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產生偏頗,并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不小的阻礙。大量調查和實踐表明,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仍然將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準繩,批評教育占據主導地位,致使學生產生抑郁、苦悶、厭煩等心理。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多會厭惡學習數學,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無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等問題,可以說,轉變教學評價方式,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已經迫在眉睫。
一般來說,小學生普遍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表揚,尤其是來自教師的賞識,更會產生好的效果。學生往往會發自內心地信任和依賴教師,所以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會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言行,并將教師的話語當作金科玉律。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要合理運用賞識策略,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為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數學的抽象性決定了其教學難度要遠遠高于其他學科,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通常會流于表面,在學習新知識時也會很快將舊知識遺忘得一干二凈。在此情況下,學生容易產生挫敗感,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也會有所下降,若教師能夠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表揚,引導學生逐步走向成功的殿堂,就會促使他們形成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對于數學教學大有助益。
比如,在學習 “測量”時,教師就可以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網絡上收集一些有關測量工具的信息,然后在課堂上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測量工具?它們的區別是什么?你能說一說它們各自的用途嗎?”對于有了充分準備的學生來說,這幾個問題非常簡單,他們能夠快速、準確地回答出來,而且與學生以往學習的知識關聯性不大,即使是學困生也可以輕松應答。因此,教師要讓平時不善于發言的學生來回答此類問題,并在學生回答結束以后及時給予表揚: “××同學回答得很好,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做好課前預習。”學生被這種熱烈的氛圍所感染,深刻感受到了他人的尊重,就會端正學習態度,從而以更為飽滿的熱情投入數學學習之中,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會油然而生。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可塑性,他們的身上存在著很多閃光點,等待教師去挖掘和發現,有些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有著他人無法比擬的優勢,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將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教師就可以讓一些具備繪畫特長的學生到黑板上作圖,接著再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學生的特長被認可,他們就會產生濃厚的表現欲望,教師就可以通過舉辦繪圖比賽,加深學生對幾何圖形的印象,鞏固和強化學生的幾何知識,學生的特長也會真正有了用武之地,這就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和共同進步。
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不應拘泥于某一種固定形式,而是要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比如,對那些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要運用口頭鼓勵,其他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以這些學生為榜樣,主動向他們學習;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感到與教師存在距離感,往往不敢主動敞開心扉,教師可以經常與他們一對一談話,或者在他們的作業上寫上一些鼓勵的話語,表達對其未來的希冀,如 “最近進步很大,希望繼續努力” “不要害怕失敗,相信你會成為更好的自己”,等等。學生深刻感受到了來自教師的關懷,這是他們改正缺點,不斷進步的原動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水平必將有大幅度提升。作為數學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充滿自信的人,學生也才會體驗到數學學習的無窮樂趣。
新課改反復強調了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要與學生保持平等關系,這樣學生才會產生傾訴欲望,才會將內心的真實想法訴諸教師,數學教學也才會取得顯著的成果。對于教師而言,關愛學生的赤誠之心必不可少,愛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尊重,如果老師都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理解他們,尊重他們,把他們當成朋友,就能在教學中和學生平等對話,就會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平等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主動思維,才能敢于向老師提出問題,課堂氣氛也才能輕松愉悅、民主和諧。
學生正處于成長時期,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其個性、思想、需求也都不盡相同,尤其渴望被老師、同學、家長賞識和認可。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還應注重加強和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對于那些獨立完成作業而且速度快、質量好的學生,可采取老師和家長共同獎勵的辦法,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和學習習慣,幫助學生作好階段性總結和反思,在總結中找經驗,在反思中查不足。 “親其師,信其道”,只要教師多一些耐心,就會給學生一片藍色的天空。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賞識鼓勵的應用至關重要,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有力舉措。數學教師應對賞識鼓勵教育給予高度重視,主動關懷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對學生的肯定。此外,教師還要科學、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積極、踴躍地學習,從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1]宋玉梅.搭建生活化平臺,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J].新課程(下),2013,(12):63.
[2]孫倩.讓“快樂”“高效”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主旋律[J].考試周刊,2015,(8):69.
[3]聶其升,曹毅梅.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躍起來[J].新課程(上),2015,(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