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 于 艷
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只重視英美文化的輸入,卻不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導致學生在跨語言交際中不僅缺乏文化底蘊,更缺少文化自信,只能在交流中處于從屬和被動的地位,降低了交流的流暢性與有效性。
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相比,語言文化教學,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屬于隱性課程,難以形成具體的知識模塊和訓練體系,這就需要教師調整教學方法,以更具靈活性和滲透力的方式開展教學。微課恰好符合這一教學需求,成為大學英語聽說課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倡導構建“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主動思考與自主探究來獲取知識和體驗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實現課堂“翻轉”。因此,預習作為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為了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課前預習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預習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可以以微課的方式為學生發布預習任務,讓學生以微課為指導進行有針對性與目的性的預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展開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思考。例如,在學習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這一單元內容的時候,教師在通過微課下發預習任務的時候增加以下內容: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和閱讀教材兩種方式,了解中西方國家在初次見面和自我介紹中需要遵循的社交禮儀的差異,并嘗試探索產生這種差異的歷史根源。通過這種方式,不僅為學生的預習指明了方向,也幫助學生同時了解中西方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實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隱性滲透。
為了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大學英語聽說課的知識講解環節發生了重大變革——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和“主講人”,學生也不再是課堂的“從屬者”和“聆聽者”。相反,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知識的體驗者與探究者,成為聽說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分析和討論微課的方式,以學生的“問”代替教師的“答”,以學生的“思”代替教師的“授”,以學生的“議”代替教師的“講”,實現課堂“翻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機會,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例如,在學習Expressing Likes and Dislikes這一單元,教師可以下發一個以Express?ing Dislikes為主題的微視頻,讓學生根據視頻內容,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總結英語中表達“不喜歡”或者“拒絕”的語言技巧和策略。同時,將這些技巧與策略與漢語中的技巧與策略進行對比,分析出兩種語言在這一問題上產生差別的文化因素,從而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聽說訓練是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核心環節,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最直接和最常見的方式。在聽說訓練中,教師可巧妙地應用微課來實現課堂的翻轉和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學生在提高聽說技能的同時,體會中華民族傳統文明。例如,在學習Ideas about Educa?tion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將教材中講述西方國家教育理念的內容進行整合之后,錄制成微課視頻,讓學生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微課內容,重新錄制一段視頻,講述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在這一教學環節,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培養了自身的聽力能力;通過錄制微課視頻,培養了自身的口語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準備微課視頻的過程中,也會對于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
體驗式大學英語聽說課,傾向于將知識講解和能力訓練融入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當中,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獲取語言知識、鍛煉語言技能。為了打破課堂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為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更多幫助與可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微課內容和教學環節進行優化,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在學習culture shock這一單元的時候,為了使中西方文化沖突更具震撼力與戲劇性,教師以“顏色的文化沖突”為視角,給每個小組的同學下發了不同的視頻資料,分別講述不同顏色的中西方文化沖突,讓各小組觀看完自己的微課之后,輪流以課堂演講的方式,將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在班級進行共享。通過分組下發微課材料和組織課堂演講的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也滲透有關“顏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可謂一舉多得,實現課堂的成功“翻轉”。
英語學習是一個語言輸入與輸出的過程。沒有高質量的輸入,就沒有高效率的輸出。在大學英語聽說課上,“聽”是主要的輸入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輸入方式。教師除了要鍛煉學生的聽力水平之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通過廣泛而優質的閱讀,拓寬自身的知識視野、豐富自身的語言儲備,從而促進自身聽說能力的全面提升。為了迎合年輕人的閱讀習慣、激發大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攜帶方便、存儲量大、播放快捷等特點,將紙質書籍的內容用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零散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結合學生的閱讀進度和閱讀需求,有針對性地對于特定的章節或情節進行講解或點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到“中西合璧”,相互融合。例如,Wuthering Heights作為英國19世紀的一部文學名著,講述了一段凄美且悲情的愛情故事。而我國的《牡丹亭》在故事結構、人物命運、情感基調和寫作手法上與該書有著諸多相似之處。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資源,針對這些相似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點撥,使學生將這兩部分別來自東方和西方的文學著作進行對比閱讀,從而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Wuthering Heights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技巧,同時,也加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體會與感悟。
翻轉課堂視域下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應該重視學生課后時間的利用,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在真實的英語語言交際中鍛煉自身的聽說能力。同時,也以此為媒介,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中國傳統劇目英文演繹大賽”活動,教師以微課的方式,給每組同學下發《西游記》《紅樓夢》等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經典劇目的英文翻譯版本片段,并讓學生進行認真研習之后,以舞臺劇的方式用英語將其演繹出來。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實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滲透,也實現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促使學生跨語言交際能力的全面提升。
由此可見,微課為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同時,也為大學英語聽說課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滲透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渠道。
[1]江小楠.微課在大學英語文化導入中的應用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0):71-73.
[2]徐承生.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J].現代經濟信息,2016,(20):399-400.
[3]張丹.以培養中國傳統文化英語推介能力為重心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英語廣場,2017,(5):76-78.
[4]彭曉燕.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11):111-113.
[5]趙艷梅,張琪.基于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調查——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為例[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29-31.
[6]鄭虹霓.傳統文化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