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產科學及護理是助產專業教育中教學和實習的重點科目,是一門理論性和臨床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而臨床教學是他們接觸臨床實際工作的起點,如何提高助產專業學生臨床思維和教學質量,是臨床產科帶教老師面臨的挑戰。筆者試就助產專業產科學及護理臨床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談點拙見。
1.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弱,無法適應臨床教學。目前課堂的教學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仍以老師說,學生聽為主,導致學生過分依賴于老師,學習中遇到問題懶于獨立思考,自學能力差。同時,醫學生尚處在學習階段,由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熟悉,課堂上老師教授的臨床診斷方法一直停留在理論階段。到了臨床實習時,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專業問題,因不能融會貫通地運用所學知識,且自身業務不熟,不能給予滿意的解答,無法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這樣既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也減少了獲得學習鍛煉的機會,使教學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2.學生不認真、不努力,不能充分利用機會。部分同學認為產科專科性強,風險性高,壓力太大,怕自己承擔不起,自信心不足。有的同學可能是因某些產婦的疾病特殊,如患有淋病、尖銳濕疣、艾滋病等,而怕臟、嫌臭、惟恐被傳染等等,學習缺乏主動性,持輕視、回避態度,這些都給臨床教學帶來更大的困難。
3.現代醫學生缺乏人文關懷。目前我國中職醫學院校的教育中存在著突出的“重技能,輕人文”的思想,在教學中重視醫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學習,輕視了人文社會科學的教育,社會對于一名優秀醫務工作者的衡量標準更多關注是否擁有高學歷、高職稱。因此,許多醫學院校的人文社會課程的學習多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對人文社會課程進行了壓縮,這使醫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難以培養。
4.產科工作性質的特殊性。產科的工作中詢問病史的內容如婚姻史、家族史、生育史、不潔性生活史等都涉及病人的隱私,有些產婦面對諸多學生不愿意透露。產科檢查的部位以生殖道為主,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不愿將自己的隱私部位充當學生見習、實習的示教對象,而且現在的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老百姓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烈,普遍對實習生和見習生抱以不信任的態度。同時,有些檢查如陰查、肛查、仿生儀器的使用等均為侵入性操作,學生在實習中不規范的操作會給產婦帶來的不適感,讓產婦抗拒。
5.師資力量投入不足。長期以來,產科臨床教學工作都是由助產士擔任的,沒有專職帶教老師,繁重的臨床工作使她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實習生進行系統帶教,而且隨著產科醫療糾紛發生率的逐年增高,為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教師的醫療教學行為變得保守和謹慎,對于一些急重病不敢讓學生參與處理,只是在處理結束后給學生口頭上的總結,甚至有些教師只讓學生幫忙做些輕松的工作,比如送化驗單,打掃辦公室,或者洗嬰服等。而且近年來中職醫學院校的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醫學生接觸實際臨床病例的機會也就相應減少,這也使得婦產科學臨床帶教的效果大打折扣。
1.提高教學水平,轉變教學觀念。(1)轉變教師角色觀。在課堂教學上,我們要將教師角色轉變為引導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而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對問題的探索精神,從而加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討論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是以集體教學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把課堂教學設計成師生座談會形式,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相互交流信息,教師作為主持人,根據大綱的要求先選定討論的題目,如“孕期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哪些食物不利于胎兒的發育”。這些問題跟生活很貼切,答案多種多樣,鼓勵他們應不因循守舊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查詢手段比如手機、電腦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暢所欲言。
2.教學中應用模擬產婦。教學中系統培訓一些同學,經培訓的同學能發揮扮演產婦及家屬。模擬從產婦入院至分娩后出院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模擬產婦會提出實際臨床的問題及癥狀,學生對產婦的問題做出應對。以往“病史采集”這個章節的教學多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聽起來很枯燥,這個方法能鍛煉學生與病人的溝通能力,容易領會所學內容。為學生們設計一些場景比如:產婦突然大出血,抽搐,暈倒等,培養學生對緊急事件的處理能力。利用模擬孕婦練習一些操作,如孕婦的骨盆外測量,腹部四部觸診等,在操作過程中,除了注重動作的準確、熟練外,要求加入與孕婦的交流,如問候、解釋、保護隱私、道謝等。這種操作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逐步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同時,臨床教師應充分利用自己的臨床工作經驗,培養醫學生問診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每一位臨床工作者均要重視學生的實踐帶教工作,帶教老師要學會尊重學生,比如產婦在住院的時候老師先將學生介紹給產婦,“您好,這是我們的‘某某’助產士,您在住院期間如果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找她,她很樂意為您服務”。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感覺得到了老師的重視,還能建立他們的責任感;當遇到不配合的患者時,教會學生如何耐心地對產婦進行勸導和解釋,經過交流取得患者的配合和信任后,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
3.注重“以孕婦為中心,以產婦為中心,以母嬰健康為中心”的理念,使學生能實踐關愛生命、尊重生命。(1)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助產專業的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還要肩負人文素質的教育,老師的言行舉止,待人態度,工作作風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臨床帶教時,在和產婦交流過程中老師要體現禮貌和關注;在為產婦檢查時,先得到產婦的同意,注意保護產婦的隱私,檢查前請房間里其他人員回避,冬天先暖熱手再接觸產婦皮膚;檢查時時刻關注產婦的表情,多點關切的詢問“有沒有不舒服”“我有沒有弄疼你”等;檢查完成后,幫助產婦穿好衣物,扶產婦下床,并對產婦說“謝謝你的配合”。整個過程要讓產婦感到溫馨的關懷。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人與人的相互關懷。
(2)利用模型模擬臨床實景。老師指導學生將自己置身于“意境”之中,根據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容易被忽視的細節,精心設計人文關懷的情境。如給新生兒沐浴前,詢問產婦什么時候喂的奶,為新生兒輕拍后背10分鐘以上,再給其洗澡,洗澡前調好室內溫度,試好水溫,操作過程中要求邊洗邊向產婦及家屬介紹沐浴的方法與注意事項,洗完澡之后給寶寶進行撫觸,操作過程中始終面帶微笑,跟寶寶有眼神和語言的交流。設置產婦詢問“我的奶不知夠不夠,寶寶不知能不能吃飽,寶寶老是溢奶怎么辦”等情境,讓學生來與產婦溝通,溝通過程中始終表現出人文關懷。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1)培養學生的風險意識。因為產科的高風險性,因此,在新的婦產科教學模式中要強調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教育。通過強化醫學生法律知識和風險意識,促使醫學生在醫療行為中能夠形成自我保護的觀念,從而減少產科領域醫療糾紛的發生。
(2)建立“綠色教學通道”。由于學生實習時間有限,平均每個科室只能呆1個月,加之二甲醫院的病種有限,在那么短的時間內想完成教學大綱那么多病種要求是很難得。為彌補該不足,建議教研室建立“綠色教學通道”,即建立各科室師生聯系簿,遇到特殊和急重病例如宮頸妊娠,胎兒畸形,產后大出血,前置胎盤等及時通知學生回到產科學習,為學生提供再學習的機會。
(3)帶教老師在醫療教學活動中從多角度、多環節強調患者隱私保護的重要性。在醫學倫理學的課堂上,強調保護隱私的重要性,實習期對學生進行隱私保護的專題培訓,著重介紹保護隱私的具體方法;建議各醫院在患者入院告知書中加入教學醫院實習醫學生參與醫療活動的內容,取得患者理解;詢問病史應先叫產婦家屬回避,選擇安靜的辦公室,或者獨立的病房,詢問隱私內容時如要詢問冶游史、既往生育史、性行為等要選擇與產婦獨處的時候;進行體格檢查時要確保檢查室的隱蔽性,如先拉好屏風,再協助產婦躺下,學生檢查時帶教老師必須在場,嚴格按照醫療規范,做到一診一患,一次檢查原則上不超過3人;在出院患者常規隨訪時,加入隱私保護滿意程度調查。
(4)強化教學意識,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強化教師的教學意識,協調醫療、教學的矛盾。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挑選熱心教學、責任心強、理論水平較好、臨床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帶教老師。教研室應在每學期開學初組織全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提出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相互傳授教學中的體會和經驗,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在產科設置學生學習課堂,裝備包括電子多媒體、投影儀、產婦模型、新生兒模型等,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練習。
[1]謝玲,佘靜,羅曉燕,等.“產科學及護理”三維教學模式的實踐性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7,19(1):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