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娣
將自主互助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首先必須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予以尊重,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使其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因此,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的教育實踐意義十分顯著。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教育、對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僅是指具有高深專業知識,同時更應具備過硬的素質能力。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身體內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其特性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最大可能地激發其所具備的潛能,不斷促使其進步。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自主互助學習,可以讓學生深刻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通過探究、合作學習來完成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學會了應該掌握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身綜合素養。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互助學習也是符合新課標要求,不斷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的重心,能夠有效保證教學含金量。
1.學生缺乏質疑長者的能力。長期以來,課堂上都保持著“老師說話皆真理”的傳統思想,沒有人會質疑老師的解題方法和知識點講解能力,一味地聽從老師的說法已經成為習慣,即使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現在,仍然難以改正。然而,學生缺乏質疑能力,就容易對自己的見解產生懷疑,經常出現否定自己而肯定他人想法的現象。這既不利于自主發展,也不利于團隊合作,這對學生發展,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2.課堂缺乏自主發揮的氛圍??菰飶碗s的數學課堂,容易使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思想性格未穩定,更容易抹殺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若學生對數學課堂不感興趣,不愿在課堂中與老師互動,就難以實現自主活躍、共同學習的氛圍,難以邁開自主互助學習的第一步。
3.學生缺乏互助交流的機會。受傳統課堂教學影響,“老師講,學生聽”已經成為自然的課堂相處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缺少交流學習的機會,思想得不到交匯,更不能優勢互補,使本應該思想活躍、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變得單一、枯燥。學生不能協作學習,更不能自主發表對于知識的見解,這對自主發展,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同樣是巨大的阻力。
1.營造課堂氛圍。就小學生而言,數學教學要以學生已有經驗和知識背景為基礎,并給予學生充足的交流活動空間。尤其是對于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說,更應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真實合理的問題情境創設出來,讓學生發現并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并學會學以致用。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有一天,小白兔到集市中賣蘿卜,誰知在半路上遇到了大灰狼,小白兔擔心大灰狼吃了自己,便對大灰狼說道:“狼先生,只要你不吃我,我就把的蘿卜分給你,我只要剩下的那部分可以嗎?”大灰狼想了想回答道:“不行,我還要更多的蘿卜?!毙“淄帽憬又f:“那就給你可不可以?”大灰狼想了想點頭答應了,小白兔暗自竊喜:“大灰狼真是個笨蛋?!弊寣W生想一想,為什么小白兔要說大灰狼是笨蛋呢?借助這種具有趣味性的導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讓其全身心投入教學活動中,從而更好地進行自主互助學習,加深對分數知識點的理解。
2.教學過程探究化。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教師的依賴感較強,通常會無意識地模仿教師的行為,這對學生的學習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學習不能只知道模仿,更應該注重探究思想。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自主互動的教學模式,應對教學過程的探究性予以保證,讓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究中取得進步。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讓他們在探究和互動中成為知識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立足于定義,對一個梯形進行制作,然后讓學生借助分組互助合作,探究梯形的面積公式。在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我們在對三角形的面積進行計算時,是借助拼接的方式把其變成平行四邊形進行計算的,那么梯形可不可以也和平行四邊形聯系在一起呢?”借助教師的提示,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親自動手實踐,經過一番探索之后,最終將梯形的面積公式求了出來。
3.強化合作學習。就小學生而言,他們和教師的交流和相處時間,沒有學生之間的交流時間和相處時間充足,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影響會更加容易一些。所以,教師要牢牢抓住這一特點,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帶動學生,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尚未完善,需要教師立足于實際情況,按照綜合能力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確保各組中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從而強化學生的合作學習。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做出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對它的面積求法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立足于玩過的七巧板推導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關系,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帶動下清楚兩者之間的關系,借助分組討論的方式使學生之間相互帶動的作用順利實現。而在學生借助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的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尋求組內其他同學的幫助,將自身的問題解決。由此可見,借助學生之間的互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互助學習精神的建立。
總而言之,自主互動學習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緊密融合了課堂學習和社會現實,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得以順利實現,在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的同時,學生也可以更好地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楊偉.試析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互助教學模式[J].新課程(上旬),2016,(28):155.
[2]商志鴻.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構建自主互助學習模式[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20):26.
[3]李飛燕.小學數學小組自主互助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