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方面。 (1)指導方法不當。筆者通過對部分高中語文寫作課的調研了解到,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很少拿出充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導致整個高中階段學生很少接觸到真正意義上的寫作方法指導,對于議論文寫作來說更是如此,往往只是將相關主題或材料呈現給學生就要求學生寫作,只作“不可跑題、離題,字數達到800字”的要求。學生完成寫作之后,教師僅僅以分數的形式對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進行評價,以至于學生僅僅知道自己的議論文離“高分”還有很大差距,但如何才能縮小差距卻并不知曉。
(2)盲目機械訓練。在高考壓力下,很多教師往往會采取“題海戰術”來幫助學生面對高考寫作難題。也就是采取機械的訓練,使學生在下筆之前就按照“套路”去寫作,但寫作能力并沒有得以提升,寫作效率依舊低下。
(3)忽視思維訓練。高考寫作不僅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會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高考寫作過程中學生的文筆固然重要,但“三觀”的引導及思維訓練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大量的無效練習對于學生來說勞神費力,很多教師往往沒有將教學重點放在思維訓練上。
2.學生方面。 (1)知識儲備少。名人事例的引用能夠在作文中直接體現學生的知識儲備。然而,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很少引用名人事例,僅靠蒼白無力的語言進行反復描述,甚至出現“曾經有一位名人說過……”后面加上自己編造的“名言”。
(2)思路不清晰。議論文能體現學生的思維條理,有的學生寫作時不假思索,頭腦中的詞語、句子寫完之后,就無法再洋洋灑灑地進行寫作了。沒有認真思考就下筆,往往使文章在結構上“頭重腳輕”,在思路上也很混亂。筆者對高中生的寫作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存在類似問題的作文不在少數,但很少有學生意識到這些問題。
(3)寫作拘泥形式。很多學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還會出現“循規蹈矩”的現象,即從固定的“套路”出發,寫作原則是“不求高分,只求平穩”。因此,寫出的文章都是“中規中矩”的,離高質量的作文也就越來越遠。還有一種弊端就是寫作觀點絕對,思維簡單,認識太過片面,往往把話說得過硬、過死、過于絕對,以至于使得原本的真理變成了謬論。
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對于議論文寫作來說更是如此,它需要學生日積月累反復進行實踐探索才能夠有所提升。雖然并非人人都具備當文豪的天賦,但寫一手好文章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實現的。結合上文中提到的有關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1.增加知識儲備。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建立資料庫,方便學生選擇合適的相關素材。秦牧曾經說過,寫文章需要3個倉庫,一是直接材料的倉庫——用于儲備生活中的資料和信息;二是間接材料的倉庫——用于收集書籍或其他學習資料中的材料;三是人民語言倉庫——用于收集民間的俗語、諺語。教師在引導學生建立上述資料庫的同時,還應該通過定期檢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監督,并引導學生將自己收集的材料與同伴分享。這樣,一個人收集的材料就可能成為全班同學的材料,以一個班級40人計算,每人積累一則材料,40個人進行分享與交流,就可以使1則資料變成40條資料。比如,在2017年全國卷Ⅱ中,要求根據古詩詞自擬,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詮釋古詩詞中的問題。
2.加強思維訓練。傳統的訓練在議論文寫作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議論文寫作技巧。但僅僅依靠機械訓練,就會使學生動手卻不動腦。實際上,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思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學生還未真正養成寫作的良好習慣時,不妨先以口頭作文的形式引導學生對相關材料進行分析,使學生下筆之前先明確自己的觀點及寫作思路。對于一些寫作能力欠缺、寫作功底薄弱的學生,教師不妨將歷年高考的高分議論文給學生做參考,引導學生分析、學習優秀作文的寫作思路和寫作靈感。這樣的思維訓練更適合“悟性”較好而“靈根”較差的學生(即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但無法匯聚成文的學生),利用思維訓練可以使其思維更加縝密,此后再通過機械訓練來彌補自身不足。采取這樣的方法不僅達到了專門訓練的目的,同時也符合分層教學的原則。比如,在2017年上海卷中談對預測的看法這一命題作文,對學生的思維就有較大的考量,如果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考慮過這類問題,或者思考不夠深入,考試的時候難免跑題。
3.從哲學角度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對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絕對或片面的問題,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從哲學的角度出發,用辯證的觀點看待議論文寫作,使學生養成一分為二看待問題的習慣,并依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訓練,使學生既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具備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觀點說出來,再從相關角度進行分析,根據課時安排,采取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的小型辯論會來幫助學生拓寬思路。比如,針對2014年上海卷中自由與不自由這一考題可以這樣分析:可以選擇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必須穿越這片沙漠,所以又是不自由的。這種唯物辯證的分析需要學生對這一內容進行更深入地探討。
一篇好的議論文既是學生文筆的體現,也是學生“三觀”、思維、知識儲備的體現。提升高中生議論文寫作的能力雖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任務,還需要廣大師生不斷地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范明霞.言之有文,行之方遠——微寫作之議論文語言升格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
[2]王則瓔,洪方煜.論述文寫作之課堂教學[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7,(7).
[3]王雨薇.高中生如何提高議論文寫作水平經驗構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