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邦
(甘肅省古浪縣泗水初級中學)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課堂要求教學中要全面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根本,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作為引領者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服務,為此教師應該多方面關注學生日常狀態,把握好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對此教師應該形成良好的教學觀、教師觀,整合教學,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教學課堂,逐漸向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催化者、促進者的方向發展。
目前初中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概括為幾種:一是“一言堂”型,即班級里的事情全部由教師做主,學生對教師形成一種防衛甚至懼怕的心理;二是散放型,即教師對學生的任何事情都毫不關注,任學生自由發展,這樣會將師生關系變得越來越冷漠;三是溺愛型,即教師和同學之間“沒大沒小”,互相“稱兄道弟”,這樣的關系看似民主、和諧,實則會對之后的班級管理造成重大的隱患。
民主平等是構建師生良好關系的保障,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當中是不可取的,是不利于教學發展的。師生關系平等并不是說師生之間的權利要平等,而是兩者互相尊重,在人格上要取得平等。民主是調節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沒有民主的師生關系,平等就變成了空談,然而沒有平等也就更談不上民主,所以民主和平等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構建一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應該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即擺脫了師生之間的拘束,又不會喪失學生對教師的尊重,這會對教育工作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對學生尊重是愛學生最好的表現。把學生當成是自己的朋友,才能感受和體會到他們的心情和想法,從而更好地展開教育工作。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涉及互聯網的領域比較廣闊,有時候學生在某些領域的知識比教師掌握的還要多,這一點不容否認。教師也可以在學生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教師應該正確看待這一事實,樹立虛心學習的良好態度,進而形成教師與學生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以教師為本,這樣的思想觀念是造成現在師生關系不協調的重要原因,所以應該樹立一個新型的教學觀念。新課標要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才是最新教學理念。因此教師應該樹立新型的教育觀和教學觀,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學校也應該組織對師生關系如何構建的講座,讓教師可以在不斷學習中總結新的經驗。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學會欣賞學生,找到學生的發光點,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激勵作用,而且也讓學生知道教師在時刻關注著自己,會讓學生產生對教師的敬畏和愛意。這就需要教師以一種平等的關系來看待這個事情,因為只有真正的平等,才能更好地開展對話,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友好關系的形成。
在應試教育下,學生在潛意識里認為是在給家長和教師學習,自己也只是朝著家長和教師期望的那樣去發展,完全沒有自己對學習的想法。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逐漸失去了主體意識,忘記了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家長和教師交代下來的任務。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待學習變成我想學、我要學。
總而言之,師生之間的關系對于教學發展有很大影響。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堅持“以學為本”的教育理念,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友誼。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幫助,在課外生活中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充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不斷加強如何處理師生關系方面的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1]汪海彬,盧家楣,陳寧,姚本先.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探索[J].中國德育,2015(19).
[2]武紅鳳.淺議從情感的角度構建新型師生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2012(28).
[3]柴楠,劉要悟.基于社會關系理論視角的師生關系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