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青山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教研室)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絕大多數的初中物理教師采用的都是說教式教學方法和題海戰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物理成績,但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難以得到有效培養。而通過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則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一,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當前,許多物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出現了過分依賴情況,即教師只是單純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機械的工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并未結合教學內容就生搬硬套信息資源,從而使得教學效果大大下滑[1]。第二,學生過分依賴信息技術。由于學生尚未對信息技術形成正確認識,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了過分依賴心理,進而使得學生出現懶惰取巧心理,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果。
眾所周知,初中物理主要由理論課和實踐課組成,其是一門對實踐要求極高的學科。但就目前而言,絕大多數的物理教師尚未對實驗課形成高度重視,再加上教學條件的限制,使得物理實驗教學難以開展或開展效果較差。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積極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模擬實驗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更為直接清晰地認識和掌握實驗器具、實驗流程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與此同時,教師也可鼓勵學生上臺進行實際操作,以此來在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得實驗教學的積極意義得以充分發揮,進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從而提升了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其互動性和便利性特點越發突出,其能向人們提供海量的信息數據資源,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有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教學資源的豐富,不僅可進一步開闊學生的眼界,而且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就是,初中物理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和整合相關的信息資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合課外物理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在掌握課堂原有知識的同時,深入了解和把握相關的物理知識,以此來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事業,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核心物理素養。
要想切實推動初中物理教育的信息化改革,作為課堂主導角色的教師就必須針對信息化改革的實際要求,不斷提升自我的信息化教學水平。第一,教師應不斷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進而有效提升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第二,教師應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積極學習信息技術,通過閱讀相關書籍資料或參與專業培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從而能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入信息技術,推動初中物理教育課堂的信息化改革。第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應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和播放相關的教學內容,以此來創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的學生參與度,與此同時,教師也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觀察和分析,進而明確當前信息化教學手段存在的不足,并以此為依據對教學策略進行修改和調整,進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實效性,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推動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2]。
在以往的物理教學課堂中,絕大多數的教師采用的都是說教式教學方法,極大地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較低,進而大大影響了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可通過積極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從而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真實的學習水平、個性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利用信息平臺定期向學生推薦一些難度不大的物理學習內容,以此來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物理素養的預期目標。
總而言之,實現初中物理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是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重視程度,在充分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來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1]耿英杰.初中物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創新[J].好家長,2016(25):234.
[2]徐丹.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