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學院附屬友愛實驗中學 上海 200241)
物理是理科學習中一門比較難的學科,它的實驗性極強,很多問題需要在實驗的基礎下才能讓學生更加透徹的明白其中的原理。而導學案就是在滿足老師教學過程中,告誡同學們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物理教學方法。本文就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作用進行簡要的探析說明。
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一直是歷來任課老師孜孜不倦教導我們學習的方法,它在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成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導學案的教學方法也涵蓋了這一亙古不變的學習方法,但是也略有所不同。與傳統的課前預習,即瀏覽課本知識相比,導學案方法下的課前預習需要帶入情景設置。老師通過提前備課創立一個情景在上課之前將學生們融入進去,讓學生們設身處地的感受到學習該知識的樂趣所在[2]。例如,我們在學習《光的反射》這一課時時,作為物理教師我們先引入一個話題,如我們能看見太陽、電燈是因為它們可以發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那為什么我們能看到一些不發光的物體呢,如教室、書本和人類呢?同學們針對這種問題不僅充滿了好奇心,而且還會設身處地的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理。這時我們提供一些器材如激光演示器、平面鏡、插有針頭的硬紙殼等進行小組實驗演示,讓同學們自己去尋找答案,理解其中的原理所在。
課堂合作是初中生進行課堂有效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避免不了進行合作與交流。人們通過思想交流所碰撞出的火花才是我們真正所追尋的真理所在[3]。導學案就是通過鼓勵同學進行課堂合作的方法而達到深入教學的目的。例如,我們在學習有關物理實驗研究課題的時候,如電路的串聯和并聯。我們在探究串聯電路的特點時就要鼓勵同學們進行課堂深入合作,通過小組分工人員,一個人進行開關的斷開和閉合,一個人觀察兩個小燈泡的發光情況,再由一個人觀察串聯電路電流的路徑有幾條。很明顯,如此一個探究實驗性問題是一個人很難完成的,它必須由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才能將問題深入透徹的解析[4]。
僅僅依靠課堂的四十分鐘是達不到融會貫通學習的目的,一節充滿收獲的課時學習,除了必要的課前預習,有效的課堂學習,還少不了課后的拓展延伸。課后進行拓展延伸是我們進行導學案強化教學的終極手段,很多同學會陷入有限的課堂學習上的滿足,很少做課后的拓展延伸,許多教學老師為了省事也沒有向同學們布置課后拓展延伸的作業,這是不對的。導學案的引入必須要求教師要做好課后拓展延伸的強化教學,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例如,在學習《噪聲的危害和控制》這一課時,我們僅僅利用教材上的有限例子是不能全面解釋噪聲的危害及控制這一課題的,所以這時我們就要鼓勵同學們進行課后拓展延伸了,要他們自己在生活中去尋找和發現噪聲對我們人類所造成的危害,和大家是如何采取措施去控制這一危害的。通過實地調查研究,我們可以了解更多課本上沒有的方法措施,物理服務于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尋求真理有利于我們更好的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去。
在以往傳統滿堂灌的課堂上,一節課四十分鐘,老師恨不得講五十分鐘,一味地冗長的的課堂講述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導學案的引入卻很好的改變了這一現狀,老師通過提前的備課,結合孩子們的心理特征和知識儲備能力進行有探究性的問題設置,激發孩子們對課本內容的興趣探討,讓同學們自己在課堂上去尋求答案,從而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知識的積極性。例如,我們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課時,我們都明白聲音是由物體的震動產生的,他的傳播需要媒介,即固體,液體,氣體,且它們的傳聲效果由強到弱。那么作為物理老師我們該如何在學生們理解的范圍內將這些知識進行有效的傳授并讓他們深刻理解呢?這時我們就可以提前進行備課,搜集并設置聲音傳播的實踐活動。比如,老師在課堂開始之前讓學生說話時摸著自己的喉結問其有什么感覺進行話題引入,有感知的學生一定會說喉結在振動,那么自然而然我們就得出來聲音的傳播是由震動產生的。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老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理所應當學生應處于課堂的中心地位。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之一就是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學生根據導學案編排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小組交流討論,將老師提出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自我的知識體系構建,老師把課堂的主體交給學生,任由學生發揮。學生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會很快的進入學習狀態,而老師在旁邊進行指點迷津,起到輔助作用。這才是真正的實現以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教育體系,真正做到了確立以學生為教育中心的主體地位。
綜上所述,導學案是順應教育改革從而提出的新型的教學方法,它的教學意義在于不僅僅為同學們的素質教育發展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法依托,而且為社會的快速發展培養了全能型的人才。作為初中物理老師,我們要在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中不斷創新和發展教學方法,努力提升自己教學水平,將導學案的教學新方法有效的運用到教學研究中去,為教育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份責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