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朝陽市第八中學 遼寧朝陽 122000)
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要具備獨立閱讀能力,掌握多種閱讀技巧和方法,具有文本鑒賞能力,強化閱讀體驗,能夠通過閱讀提高自身理解能力,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豐富的精神體驗。結合新課標目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能夠發掘閱讀教學內涵,實現教學內容的轉化和內化作用,促使知識遷移,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
初中閱讀教學的開展要結合新課標精神,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特點,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教學主體性的發揮,通過閱讀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改變以往閱讀教學中整齊劃一的教學進度,注重學生的個人差異,以此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切適性。在閱讀教學中引入個性化理念,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和探究時間,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沉浸在閱讀文本的意境中,讀出情感、讀出意境、讀出感悟。[2]
例如在《背影》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避免以硬性的理論灌輸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而是通過細節閱讀讓學生對父親的形象進行揣摩,“黑布小帽、黑布馬褂、深青布棉袍”,這些外貌描寫是建立父親形象的基礎,同時,通過蹣跚的走姿、探身等細節性描寫,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對父親深厚的情感,同時揣摩父親內斂而含蓄的父愛。這種閱讀中情感的體驗有利于學生抓住閱讀重點,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內涵。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有助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文本駕馭能力。
初中閱讀教學應當與三維教學目標相融合,將新課改精神貫徹其中。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當中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首先,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注重學生文字基礎能力、朗讀能力的培養,在內容設計上貼近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學習過程的引導,教會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掘閱讀文本中的情感內涵,與學生價值觀的培養融合在一起。注重三維目標能夠使初中閱讀教學形式更加多樣,進而實現學生閱讀審美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要更多的從網絡中發掘有效資源,在資源整合基礎上拓展閱讀教學視野。
例如在《愛蓮說》一課閱讀中,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網絡課件,將其制作成PPT形式,通過背景音樂和畫面的配合,為學生營造更生動的朗讀情境。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核心句段提煉出來,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這些表面描寫荷花的語句,表達了怎樣的情操與氣節。學生在討論這些話題的同時,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自我展開討論,在這篇文章閱讀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發?受到了怎樣的教益?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價值觀能夠有機融合在一起,促進初中閱讀教學的持續創新。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多以“通讀-分段閱讀-總結中心思想-閱讀習題-閱讀拓展”這樣的流程進行,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為“讀”而“讀”,學習積極性受到抑制。在新課標引導下,教師要注重教學模式的優化,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閱讀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方式,通過小組討論、探究提高學生的閱讀深度。以《春》一課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筆下不一樣的春天。同時,設計小組討論內容,如文中是怎樣呈現意境美和創意美的?作者用怎樣的修辭技巧來表現這種美?如何通過朗讀營造語感和語境美……這些問題往往能夠提高小組學習的針對性,給予學生更多想象和發揮的空間。此外,情境創設、閱讀表演也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或幾種方法聯合使用。[3]
在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導下,“整本書閱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整本書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視野,掌握更有效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學習的系統性,使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更全面、更完整的理解。例如在世界名著《悲慘世界》的整本書閱讀中,教師要為學生做好“整本導讀”,引導學生與主人公動蕩而悲慘的一生形成共鳴,而不是拘泥于某一個章節的閱讀理解。在閱讀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寫讀后感,或者模仿其中的場景描寫,將讀與寫密切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同步提高,以此提高初中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和趣味性。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需要教師結合學情、教學內容、新課標要求等進行系統設計,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設計方面不斷優化,豐富閱讀教學形式和內容,尤其注重引入新理念、新教法、新模式,從而實現初中閱讀教學的全面創新,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為閱讀教學的開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