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植桐 劉玲玉 孫雪
(河北工業大學 廉育研究所,天津 300401)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面臨著腐敗易發多發的風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們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1]大學生的廉潔狀況和對腐敗問題的態度和行為是高校開展廉潔教育的重要內容。我黨、國家與社會對大學生廉潔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并在社會上開展了多方面的教育工作。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培養正確的廉潔觀念,最根本的落腳點是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為,因此,如何進一步深化廉潔教育的效果,是高校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所面臨的重要議題。
2003年10月,《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中明確表示,對青少年進行廉潔教育的重要性,自此青少年的廉潔教育成為全球教育體系的重點內容。2005年1月,我國黨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將廉潔教育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之中。同年,我黨在京津滬等十個省市的大中小學展開廉潔教育的試點工作。2007年,廉潔教育的實施范圍進一步擴大,在全國各大中小學全面開展推廣廉潔教育的工作,將青少年廉潔教育正式納入我國反腐倡廉教育規劃當中。2009年,教育部與其他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反腐倡廉建設的意見》,重點強調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重要性,同時為新形勢下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開展提出了建議。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把反腐提到最高議事日程,提出要真正保持干部廉潔,必須將反腐教育和黨風廉政建設作為工作重點。2017年11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這些文件的先后出臺既可以顯示出,我國反腐倡廉的行動一直在路上,又可以體現出黨中央和教育部門對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充分重視,同時也為后續相關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我國的廉潔教育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以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為標志,我國2007年才真正開始在全國各大中小學全面推廣廉潔教育的工作,此后,國內學者開始嘗試從不同的視角對大學生廉潔教育進行探討。首先,研究主要涉及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內容,其中包括誠實守信教育、艱苦奮斗教育和愛崗敬業教育三個主要部分。其次是關于大學生廉潔教育問題的研究,研究者將問題歸納為教育的主體、客體和傳播媒介三個層面,即大學生廉潔觀念淡薄、大學生對不廉潔行為缺少防御力、高校對廉潔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以及高校教育方式落后等等。最后是影響大學生廉潔教育效果的原因,研究者將其劃分為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外部原因有高校管理方法不當、消極的社會影響、家庭影響以及國外不良思想侵蝕等,內部原因有自身不良行為習慣、新時期產生的新的心理特點等。四是加強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措施,研究者主要從學生自我教育、高校管理機制、校園文化活動、教育教學內容等幾個方面提出加強大學生廉潔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當前研究者們在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績,正因如此,也體現出我黨、國家與社會對大學生廉潔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這項工作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于此同時,我們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前進,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足以滿足當下大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對依然問題重重的新階段,創新廉潔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無疑是提高大學生廉潔教育實效性的必然選擇。眾所周知,“廉潔教育效果的有無與高低,一方面取決于教育者能否有效運用教育影響因素,與受教育者構成良性互動關系,進而切實影響、調控甚至改變受教育者;另一方面,更取決于教育者能否準確把握廉潔教育的內涵,知道‘倡導’什么,用什么‘說服’,以及如何‘勸導’與‘激勵’等。”[3]因此,在研究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研究教育者,更要了解受教育的思想狀態與行為傾向,這對加強廉潔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具有重要的影響。
本文在制定科學、規范的抽樣方案的基礎上,對樣本進行深度訪談和問卷調研。通過考察目前天津地區的高校的綜合情況,對比篩選出五所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高校進行調查。其中包括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音樂學院、天津職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在所選樣本中考慮了文科和理科學生、師范生和非師范生、普通考生和藝術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以及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等對考察結果的影響。在調查期間,為了保證問卷的合理設計,事先對河北工業大學相關部門的老師和各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和信息,對五所高校的部分學生進行了“大學生廉潔認知與行為傾向”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共分為三個部分,全部為封閉式問題,為保證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問卷按專業、年級分層,結合簡單隨機抽樣,采用電子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本次共問卷調查本科學生650人,回收問卷624份,回收率96%,有效問卷624份,回收問卷有效率為100%。
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選取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音樂學院、天津職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在校專科生和本科生。在624名調查對象中當中,從所在院校來看,河北工業大學的同學有154人,占24.68%;天津師范大學的同學有66人,占10.58%;天津音樂學院的同學有144人,占23.08%;天津職業大學的同學有129人,占20.67%;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的同學有131人,占被調查者總數的20.99%。從性別結構來看,男生共有264人,占42.31%;女生有360人,占總數的57.69%。從年級層面來看,大一的同學有149人,占23.88%;大二的同學有154人,占24.68%;大三的同學有157人,占25.16%;大四的同學有164人,占被測試者總數的26.28%。從被測試者的政治面貌看,中共黨員有122人,占19.55%;共青團員有355人,占56.89%;群眾有131人,占20.99%;其他黨派的被測試者有16人,占2.56%。參與本次測試的對象比較廣泛,基本能反映目前大學生廉潔認知與行為傾向的實際狀況。
1.廉潔認知。中共中央《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共青團組織要把廉潔教育作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學生是我國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建設性力量,他們自身的廉潔意識事關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經過對“當前大學生廉潔守法意識”調查發現,有25.48%的同學認為當前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很強,35.1%的同學認為較好,說明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效果已初步顯現,高校在這方面也打下了一定基礎。26.76%的同學認為目前大學生的廉潔守法意識一般,6.57%的同學認為可塑性很大,這說明在大學生的心中對廉潔教育存在很大的期盼,同時也印證大學生廉潔教育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過對“大學生是否培養過自身的廉潔品質”進行調查,發現58.01%的同學能做到嚴格要求自己的日常行為,這說明大學生對廉潔品質的認知程度已達到一定程度,同時有32.53%的同學會偶爾提醒自己,說明大學生對廉潔教育依然存在很大需求,如果高校加以重視,從正面積極引導,會在現有基礎上取得預期的效果。
2.廉潔行為傾向。當問及“如果你是學生會主席,有親戚或者熟人想通過你的關系加入學生會,你會怎么做”時,68.11%的同學選擇尊重公平公正的原則,24.36%的同學會視情況而定,兩項相加共有92.47%的同學反對直接通過關系讓其加入,這說明高校廉潔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時也獲得了大學生的充分肯定。但是,有7.53%的同學認為自己會讓其直接加入,說明高校廉潔教育仍有待加強,同時還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問及“當前大學生考試作弊、競選拉票、請客送禮等不廉潔行為是否普遍”時,有27.08%的同學認為很普遍,有52.72%的同學認為比較普遍,這說明大學生在廉潔認知和行為傾向方面存在很大偏差,這一調查結果在反映嚴重問題的同時,也警示教育者們,大學生雖未正式進入社會,但其有些行為已步入廉潔的雷區,所以務必要加大對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關注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畢業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或擁有權力時,能否堅守底線、抵制誘惑,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
3.對校園不廉潔行為的態度。有41.99%的同學認為是由于權利缺乏監督和制約所造成的,需要依靠制度建設來改變,26.6%的同學認為是受國外不良風氣的影響,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侈主義等等,28.21%的同學認為學校的腐敗是由不良社會環境所引起的,因此,防止校園不廉潔現象的發生,必須從多方面入手,使其形成合力,為大學生廉潔意識的培養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大學生對廉潔的認知是檢驗廉潔教育效果的基礎,態度是核心,行為是外在表現。綜合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廉潔素質發展、廉潔認知和行為傾向總體狀況良好,大部分大學生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廉潔意識,對于相關的廉潔知識和文化有較為深入的掌握。但是,部分學生仍然存在猶豫不定等問題,而且有較多大學生存在“知行不一”的現象,他們自身的廉潔素質仍有待提升。
1.學校的重視程度。有39.26%的同學認為當前高校對廉潔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30.93%的同學認為比較重視,28.85%的同學認為非常重視,同時還有0.96%的同學表示對這個問題并不是很關注。由此可以看出,廉潔教育工作開展深度還不夠,高校只有從思想上提高對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重視程度,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內容與開展途徑,才能保障廉潔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2.高校廉潔教育開始的時間。有41.51%的同學認為大學任何階段都應開展廉潔教育,33.9%的同學認為廉潔教育應從新生入學階段開始,有14.58%的同學認為最大一階段開展廉潔教育最為合適,6.25%的同學認為可以在大二或大三階段再開展廉潔教育,另外還有7.54%的同學選擇在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后再開展廉潔教育。由此可以看出,更多的同學認為在大學各個階段連續開展廉潔教育效果會更好,這也體現出了大家對廉潔教育的高度重視,同時,高校也應立足于現實基礎,結合各個年級學生的心里特點和發展規律,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教育方式。
3.高校開展廉潔教育的形式。廉潔教育的方法和內容直接影響廉潔教育的效果,經調查發現,有67.63%的同學選擇通過校內廣播、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式,有61.54%的同學選擇觀看廉潔教育的電影,有53.21%的同學選擇在現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上,將廉潔教育的內容作為獨立章節進行授課,有49.52%的同學選擇廉潔書畫展、征文比賽或演講比賽,49.2%的同學選擇以邀請司法等相關部門的人員前來講座的形式進行廉潔教育,有38.46%的同學選擇校內專題網站進行教育,又35.26%的同學選擇每個學期開設一到兩次廉潔教育課程,有36.54%的同學選擇邀請專門人員編寫教材,開設專門課程來進行廉潔教育。選擇校內廣播或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同學占大多數,因此,學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廉潔教育時,要考慮到大學生的接受度,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此作為媒介對大學生進行廉潔教育,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對學校的教育技術進行改革,充分利用新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傳播廉潔教育文化的內容。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發現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經在大學生課程中納入了有關廉潔教育的內容,并對大學生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廉潔教育與引導。但是,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廉潔教育投入的資金及時間精力不足,且尚未形成完善的廉潔教育體系和機制,其中部分高校在開設課程的時間上有所滯后且開設時長不足、教育對象的針對性欠缺,對廉潔教育的教育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缺乏對新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1.大學生的廉潔認知與行為傾向存在偏差。當前的大學生存在“雙重標準論”的現象。一方面從表面的角度認識廉潔品質與廉潔行為,對于社會不良風氣與不廉潔現象嗤之以鼻,極度痛恨,甚至大肆傳播不廉潔行為的可惡性,但當自己遇到同樣的狀況時又難以自控,深受腐朽的侵蝕,認為有權不用則過期作廢,甚至有同學認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4]的陳舊觀念。認為“有個好成績,不如有個好老爸”等等。調查表明,大部分同學認為“廉潔”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當問及“是否會嚴格要求自己,以培養自身的廉潔品質”時,有58.01%的同學選擇“會”,但是當問及“是否會同意朋友或親戚通過自己的關系進入學生會”時,31.89%的同學表示“會”或者“有可能”,從總我們可以看出,部分同學的信念依然不堅定,他們雖然在思想上認同廉潔的重要性,但同時又因為自身或外部因素的影響,無法按照最初的想法去踐行。
2.高校對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高校是開展廉潔教育的戰略高地,在整個社會的反腐倡廉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重要作用,然而,多數學校認為廉潔教育的重點是高校而不是社會,從調查結果來看,當前高校對廉潔教育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問卷調查了“大學生認為那些活動最容易出現不廉潔行為”,有43.43%的同學認為在參加社團活動時需要,27.08%的同學認為在處理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時需要,有19.55%的同學認為在參加社會實踐等活動時需要,有9.94%的同學認為在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時需要。從中我們看出,目前高校依然存在很多的不廉潔問題,另外當調查“大學生認為高校是否重視廉潔教育”時,有27.4%的同學選擇重視程度不夠,有11.86%的同學認為高校欠缺廉潔教育,有30.93%的同學選擇比較重視,有28.85%的同學選擇很重視,此外還有0.96%的同學表示并沒有很關注這個問題。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廉潔教育工作開展的還不夠,大學生的廉潔意識也有待加強。
3.高校開展的廉潔教育脫離大學生實際需求。近年來,各大高校雖然積極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廉潔教育內容與方法,但在經常性教育方面,仍缺少突破與創新,大多活動形式以文件學習、集體會議等單一的灌輸型方式為主,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廉潔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與廣播電視、微信微博、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的聯系不多,以典型案例、現身說法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比較少,缺少能貼近大學生、貼近生活實際的專題欄目。從調查中發現,很多大學生認為當前的廉潔教育流于形式,調查顯示有65.6%的同學希望高校開展的廉潔教育能貼近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圍繞評定獎學金、競選班干部、評定考試成績、論文投稿等貼近實際的內容開展。
1.構筑“三位一體”的廉潔教育合力。廉潔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覆蓋面廣、難度大,僅靠書本教育是難以奏效的,因此高校要全面構建廉潔教育“大宣教”工作格局,擴寬廉潔教育空間。心理學家尤·布朗芬布倫納指出,“個體在發展過程中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能動的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依賴的,而且周圍的家庭、學校、社會和自然等因素相互作用,正是在這種相互作用中個體獲得了發展。”[5]在家庭中,家長要堅持以德為先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對青少年的教育中融入廉潔教育,讓青少年在家庭氛圍中自覺養成崇廉尚潔的優秀品質。我們要將大學生廉潔教育納入到高校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總體部署當中,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職業素養教育、社會公德教育與家庭美德教育相結合,堅持教師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的教育機制。在社會中,各級政府和大眾媒體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管理和督導,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潔教育氛圍,最終不斷形成家庭、學校、社會的“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合力。
2.教育者應增強廉潔教育的實效性。教育者要有縱覽全局、換位思考、合理預見、科學決策的教育思路,及時了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思想特點和心理變化,抓住問題的關鍵點,努力達到“一石二鳥”、“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善于采取綜合手段進行教學,如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影、網絡媒體、宣傳櫥窗等輿論宣傳陣地,高校可以開發專門的網站和宣傳欄目,更廣泛、更深入、更持久的宣傳廉潔教育的工作,傳播廉政文化,營造校園風清氣正的文化氛圍。同時教育內容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使廉潔教育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改變過去“傳話筒”的形式,結合大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計劃的開展演講比賽、征文活動、電子作品征集活動,舉辦以廉潔為主題的書畫展、攝影展等,打造雙向互動、全員參與的校園環境,形成寫廉、說廉、唱廉、詠廉的文化氛圍。在新媒體時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對高校廉潔教育的開展日益重要,同樣,高校廉潔教育在新形勢下的創新,離不開現代化設施的支持,因此各大高校要注意提高教育設施的現代化標準,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和廉潔教育資源,不斷提高廉潔教育的效率和質量,讓廉潔教育落到實處,增強其實效性。
3.受教育者應增強廉潔修身的自覺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主體性的人,都是教育教學的主體。[6]大學生作為接受廉潔教育的主體,應自覺加強自身的廉潔品德的培育,利用實踐修煉法對自身進行教育。實踐修煉法是大學生增強自身廉潔品質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指的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和訓練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一種大學生廉潔教育方法。大學生應在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影響下,積極主動地參加有關廉潔教育的實踐活動。在“紅色實踐”、“青年志愿者服務”、“三下鄉”等活動中切身感受廉潔文化的力量。在每次實踐活動中,聯系自身實際,與自身規劃的廉潔修身目標進行對比,找出自身差距、彌補自身不足,從而為完善自我奠定良好的基礎。2017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7.21億,其中學生占網民總量的25%。作為中國網民的中堅力量,當代大學生應充分利用這一媒介拓寬自己的實踐方式,提高自己對廉潔文化的關注度。[7]
[1][2]習近平:習主席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十九大作報告(全文)[R].搜狐網,2017.10.18.
[3]王凌.當代大學生廉潔觀調查——基于1799份問卷的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2-139.
[4]郭廣春,張小峰.大學生廉潔思想認知誤區與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創新[J].池州學院學報,2012:156-158.
[5] 侯帥.大學生廉潔意識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6]張耀燦,鄭永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8.
[7]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EB/OL].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64143.htm,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