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莉
(蘭州市第三十四中學,甘肅 蘭州)
在當前推進“新教育”“閱讀進校園”等活動的大背景下,校園閱讀重新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許多學校的教師開始逐步探索新形式下的閱讀模式和閱讀方法,拓展學生的閱讀興趣,制訂閱讀計劃,精選閱讀材料,增加課外閱讀量,提升閱讀效率,讓學生讀有所思,思有所獲,獲有所結。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起步階段困難重重,閱讀活動還不能形成較大的規模和有效的范式。宣傳上,大張旗鼓;操作上,手足無措。貼標語、拉橫幅、宣傳欄、文化墻……層出不窮,推薦了閱讀篇目,提出了閱讀要求,但是卻難有具體的閱讀計劃、指導策略、成果檢測,大多數學校、大多數教師基本上還是各自為陣,單兵作戰,摸石頭過河,缺乏系統性、計劃性、整體性和規范性。那么,應該如何系統把握和規范閱讀教學的推進呢?
本人認為研究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首先應該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向前推進。據我了解,現在初中和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大多都是脫離開的。一般有兩種情況存在:一是部分學生從初中到高中只接受過一位老師的教學,二是大部分學生從初中到高中接受過兩位或兩位以上老師的教學。當然,這兩種情況都是各有利弊的,但無論何種情況,都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那就是很少有學生接受過系統整體的閱讀教學訓練。不管是一位老師還是多位老師,似乎都是將初高中的閱讀教學割裂開來的。我們常常見到的是老師們各自為陣,很少能夠在閱讀教學的整體規劃上達成共識,有一個較為統一的計劃和安排,閱讀教學往往受教材的牽制,教材怎么安排,教學就怎么進行,要知道教材是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的,教師一定要靈活地使用教材,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即使是單個老師的教學,在具體的操作中也很少考慮過這個突出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就無章可循,無法可就,雖然讀了不少文章,做了不少分析,但只要離開老師的引導,眼前依然是一抹黑。所以,許多學生在上了高中以后,面對新課程下的閱讀要求就顯得力不從心,而老師也很難展開多種模式的研究性教學,新課程的閱讀教學就進入了死胡同。
針對以上問題,本人認為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首要的就是把初高中的閱讀教學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和設計。教師一定要有整體閱讀教學的理念和系統研究,一定要注重學科團隊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在整體教學上要達成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基本固定的模式,在這種大的模式背景下,每個老師要積極鉆研,加強協作,力求形成自己獨有的、多元化的教學風格和操作方法。那么,這個整體模式應該如何規劃呢?本人認為初中的閱讀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通過初中的學習,學生最終要有獨立分析文章的能力,能針對不同的文體,用不同的方面加以分析解讀,能有自己的閱讀感受,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就為高中語文閱讀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新課程改革也就不再只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了。
高中的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很大的操作空間,教師更要加強課研,廣開思路,更要加強交流,集思廣益,不斷拓展自己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積極備教材(這里的“教材”不止包括課本)、備學生,大膽嘗試多樣化的手段,引導學生的閱讀走向更廣、更深。具體來說,分以下幾點:
高中階段選取的課文比初中課文的內容更有廣度,更有深度,教師要在學生已有的閱讀基礎上,強化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對他們提出更高的閱讀要求;同時,教師也要靈活運用課本教材,善于重新組合,加強對比閱讀、重復閱讀、探究閱讀、主題閱讀、綜合閱讀和多元化閱讀的方式,積極開展討論、交流、探究等多項語文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積極主動、互動協作的學習精神,訓練學生質疑、解疑的學習能力。此外,還要讓學生針對不同文體提高探究能力,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會基本的探究方法,在相互交流促進的過程中,加深對基本文體特征的理解,形成分析鑒賞能力,反作用于寫作能力,加強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和嚴謹度,開拓思維的寬度、深度,提升思維的敏捷度,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固閱讀,形成良性循環,最終達到“雙贏”。
顯然,高中語文閱讀只有課本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和學生要一起合作,共同發掘新的閱讀材料。針對不同學生的閱讀興趣,針對學生不同的閱讀能力,細化、精化閱讀材料,分層次、分階段、分對象、制定不同的閱讀目的,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閱讀材料是對課文內容的有效補充和鞏固,編寫首先就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需要教師和學生形成一個團隊,群策群力,互補有無,既要考慮到教學的內容,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水平,編訂閱讀材料的過程同時也是閱讀活動展開的過程。另外,對閱讀材料的學習與運用也是多樣化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也可作為課文的補充閱讀,還可讓學生自主探究閱讀。但不管怎樣的方式,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提出要求,設定目標,最終還要形成閱讀評價。
說到閱讀活動,這是一個豐富而又廣泛的話題。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興趣,開展相應性的活動,但不管開展何種活動,一要考慮活動的內容,針對什么目的,達到什么要求,訓練學生的什么能力,設置怎樣的評價機制等;二要考慮活動的形式,學生是否樂于接受,采用何種組織形式,有怎樣的過程和步驟,創設怎樣的情境,需用怎樣的設施和工具等等。
綜上所述,本人希望自己,也希望全體語文老師,精誠團結,鉆心課研,能夠在中學語文閱讀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有所突破,在新課程的催生下,盡早實現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模式,期待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