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
(江蘇省新沂市棋盤中學,江蘇 新沂)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漸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多媒體信息量大,題材豐富,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同時,多媒體聲、文、圖、畫相結合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重點和難點的克服,優化課堂模式。多媒體運用到高中地理課堂,有利于思維力的培養,提高讀圖觀察能力,有助于地理知識的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提升課堂質量。下面就多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話題談幾點認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奔ぐl興趣,可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探究的欲望。傳統地理課堂上,教師一張嘴、一本書、一幅掛圖的教學方式,學生感到疲勞更乏味。而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增趣加味,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試驗數據顯示: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僅僅憑聽覺,可以獲得知識的百分之六十,僅僅憑視覺可獲得知識的十分之一,而視聽結合,獲得的知識則高達近百分之九十。不難看出,多媒體的運用,直觀動態模擬展示地理現象,生動直觀呈現地理知識,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運用于導入環節,改善導入的環境和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也誘發學生對新知識探索的積極性。
如《自然資源與人類》的教學前,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導入方式“今天我們學習自然資源與人類,主要掌握兩者的關系,自然資源的分類和運用,了解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這樣的導入,讓學生感到乏味,也有壓力感,課堂沉悶自不待言。而如果教師在課堂之初,用多媒體呈現出老虎、狼、長頸鹿等動物的圖片,以及呈現出海水、河水以及瀑布等的圖片……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從中意識到資源的多樣化,教師提出問題:這些資源和人類有什么關系,是這節課我們探討的重點。這樣的導入,不僅快速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也有效導入新課,讓新課的學習目標自然浮出水面,為有效課堂的構建埋下伏筆。
地理教學中的一些知識比較抽象,如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學生不易理解,這些難以理解的知識,打擊學生的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障礙。而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有效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從而降低知識的難度,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如《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的教學時,常規的教學,教師會對公轉的軌道、公轉的方向、公轉的周期、公轉的速度、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用等進行一一講解,但是,學生如入云里霧中,越聽越抽象、越聽越糊涂。此時,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扭轉這個弊端,用多媒體呈現出地球公轉運動的動漫,動漫形式的播出,學生通過觀察表象,構建知識,理解公轉的意義。如呈現出地球公轉軌道的圖片,讓學生從中看出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從中直觀地看出近日點和遠日點,看出太陽位于軌道的一個焦點上。緊接著仍然借助于多媒體播放動漫的功能,播放出公轉的方向、公轉的周期和速度等,教師提出問題:每年北半球的夏半年,天數為186天,而冬半年時間為179天,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地球公轉的速度的變化有什么關系?……多媒體的運用,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的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劃分等相關的知識,便赫然紙上。多媒體的運用,不僅知識生動化、直觀性,也利于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再如《地殼的運動》的教學時,地殼運動的知識和規律都比較抽象,看不見也摸不著,理解起來頗為費力。而如果借助于多媒體的動畫進行演示和模擬,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促其理性的思考,總結規律性的結論。利用多媒體,助力課堂更有效。
地理教學內容多,范圍廣,雖然新課標倡導體驗、創新、實踐學習,但對于高中生,地理知識涉及各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地理概貌、礦產資源等,學生不可能到世界各地旅游參觀、親自體驗,而僅僅憑教材中的文字、插圖以及填圖冊等,知識也是“死”的,也是抽象的,僅僅因地名等專有名詞多就暈頭轉向,久而久之,對地理感到畏懼,感到有難度。如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快捷、大容量地呈現信息,如播放國家或地方的資料,讓學生領略名勝古跡等,如《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的教學時,教師首先用多媒體呈現我國主要鐵路的布局情況,讓學生觀看視頻時,了解鐵路與城市的大致布局情況。對于5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如鐵路、公路、水路、航空以及管道等的優點和缺點,如果語言講解,也大費周折,而用多媒體呈現出其對比的表格,不僅省時,也高效。對于運輸方式的四大評價指標——經濟性、迅速性、安全性、通達性等,用多媒體呈現出分別以路程和運費為坐標軸的坐標系,增加生動性、直觀性,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知識感性化。
依托多媒體的容量大、信息量大的特點,將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到高中地理的單元復習或者總復習中,更能提高復習效果。
再者,多媒體運用到高中地理課堂中,可以讓插圖、地圖等活起來,教材中的插圖、填圖冊中的填圖等,都是靜態的圖片,“靜”的知識,不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難以調動其積極性,而多媒體的作用下,“靜”的知識動了起來,尤其是地圖,以三維的立體效果展示出來,生動、直觀地表現出山川河流、地貌特征等,以及風向的變化、氣候環境等,簡易的圖形豐富起來,動起來,豐富學生的感官思維,活躍課堂氛圍。
教育面向現代化,是課改背景下的總體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化教育方式的運用,有利有弊,如果不能有效運用,或者恰當處理,會適得其反,如多媒體“多多益善”的誤區中,教師在課堂上是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看客,目不暇接,沒有時間思考、探究。因此,多媒體的運用應注重“效”和“度”,才能真正助推高中地理教學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