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梅
(甘肅環縣第一中學,甘肅 慶陽)
教育信息化是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進入21世紀以來,各國都十分重視對基礎教育信息化環境的建設及在此環境下的教學方式變革研究。作為西部地區,高中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因此更有必要研究信息化條件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初步具備了表達上準確簡潔、邏輯上抽象普適、形式上靈活多變的特征。在教學中教師應偏重于邏輯推理和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在信息化條件下自主、靈活地選擇各類媒體展現思想政治問題,從而通過這一過程讓同學們一步步發現思想政治的學習規律,類比總結,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的信息化素養在新時期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的體現,老師和學生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恰當的信息技術,這就在原有基礎上增強了他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技術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關鍵。在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帶著興趣去感受產生于思想政治課堂中的趣味性、藝術性、驚奇感和美感。信息技術的適當運用可以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重難點的突破一直在困擾著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手段單一靜態,無法幫學生理解和感知。有了新媒體、有了信息化的教育技術設備,教師通過輔助轉化,對教學重難點進行處理,給學生進行現實直觀的演示,化抽象為直觀。
課堂教學在時間上有其局限性,“一筆一板一世界”的教學模式是遠遠不夠的。信息技術的應用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憑借技術手段增大課題教學容量、豐富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參與課堂教學,進行理解和記憶。
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方式的變革研究,根植于所處的社會文化,受文化形態、教育環境的影響和制約,體現了一定的教育價值觀。其教學的組織形式向彰顯個性發展的新型課堂形式轉化。根據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改革課堂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建立起信息化的思維方式和能力結構已迫在眉睫。
教師作為學習的促進者,引導、監控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進程。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讓學生有機會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去發揮他們的所學;讓學生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式的信息化變革,關鍵是看教師在教學中能否自覺運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我們的主要策略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專業軟件、思維導圖、教育直播平臺、教育云平臺和一體機教學資源等技術和資源優勢,盡量即插即用、即時互動,盡量不做大型的、整節課播放的課件;教研信息和數字資源做到共享,教師所用過的、整理過的教學資源都存放在云空間、共享群上,供大家選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一些資源的搜集工作交給學生去做,既能幫助老師,又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挖掘能力和學習興趣。這樣,我們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改革進程就會比較順利,等教師嘗到了信息技術帶來的甜頭,自然而然就會投入改革實踐工作中去。
在信息化條件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這樣幾點思考需引起注意,以便教師適時改變教學方法,以更加新穎的教學理念應對變革。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在黑板上按照解題步驟書寫板書,而信息化促使整個教學過程均可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進行記錄,這助長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導致部分學生課上不集中注意力聽講,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
信息化關鍵還是人的信息化,只有信息化的人才能更好地采用信息化的方法開展課堂教學。新技術時期,學生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而教師則成了這個信息時代大潮的移民,這就更應該要求教師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養和電化教學的運用水平,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這艘大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行。
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學習、多研討、多交流,提高認識。通過溝通、集思廣益、相互促進來共同提高,力爭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