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普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1)
從世界翻譯領域看,新聞翻譯和經貿翻譯、法律翻譯、旅游翻譯、外事翻譯等相同都注重實際問題的翻譯。在年復一年的翻譯實踐中,積攢了很多技巧、策略和翻譯方法,但應用到實際中時,理論總結還是比實踐程度弱了很多。實用問題翻譯大部分是跨學科的、跨領域的實踐活動。本文將具體分析新聞翻譯傳播學的視角及影響。
隨著時代傳媒的崛起,各大媒體都需要翻譯很多國際新聞,來滿足大眾的信息需求。于此同時,對外傳播也正在逐漸擴展。正是出于對新聞翻譯的重要認識,我們才要重視翻譯的課程。然而,我國大陸新聞研究的狀況,有很多問題與不足。新聞翻譯和理論研究領域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因此現在的人們要想搞好語言分析和翻譯技巧上的問題,就應從語言學和翻譯學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它們,這樣做的目的是更好的完善新聞翻譯。新聞翻譯,作為一種特殊的信息載體,一直備受新聞界關注。這是個綜合諸多學科的創新,新聞傳播的研究受到傳播理論的影響小。對于新聞翻譯不僅僅局限于翻譯領域上的實踐,同樣也應用在傳播活動范圍之內。傳播領域對相關理論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新聞翻譯進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當今的信息社會,新聞翻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世界上的任何國家而言,任何事都離不開傳播活動,它是通過搭建“金字塔”的形式對新聞傳播的結構和性質做出細致解答的。新聞翻譯在中外交流信息,促進我國更好走向世界有著重要作用。只有在翻譯的過程中,完善新聞的真實性、新聞專業知識與翻譯、摘譯相結合,才能做到最好最新的新聞傳播。對控制研究、內容、媒介、受眾、效果等傳播領域的分析,遵循這樣的風格,新聞翻譯可分為兩種不同的傳播途徑,即新聞初稿的制作過程:原新聞本身及作者、媒體、讀者、效果。翻譯后的新聞的再次傳播:譯文本身及翻譯者、媒體、讀者、效果。所以要想在新聞中有良好的傳播效果,必須細致的研究信息傳播的途徑并加以分析,讓每一個環節如行云流水。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做出最好的傳播效果。
新聞翻譯是不同的社會環境和不同的語言間的翻譯活動,是在特定的社會制度和生態環境下進行的。翻譯者應該擔當起譯者和傳播者所起到的作用,出版者負起相應的責任,遵循相應的傳播規則。因為文化維度、交際維度的差異,翻譯者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編譯、改寫、省略等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時新聞的生態環境對翻譯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們稱之為翻譯的生態環境研究。何為新聞生態環境,可以分為三種:(1)在國家和政府掌控下;(2)服務于人們和經濟的新聞生態環境;(3)思想文化和社會監督的文化控制。對翻譯者來說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媒體對新聞呈現出的方面都各不相同。生態翻譯和強調了譯者的主體作用,通過譯者的選擇、適應與新聞文本的信息處理達到平衡。通過這些,我們了解了生態翻譯學,對今后我們分析和了解翻譯生態環境起了很大作用。
傳播環境對新聞的制約存在著很大的影響。要想選擇報道某一事件,能否得到關注和事件背后更深層次的意義有關,這是新聞翻譯不可忽視的。對于傳媒的性質、功能、新聞的真實觀、傳播、價值觀和觀念上的差異,都可以造成新聞傳播的不同。對于新聞翻譯者來說,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新聞觀念,不同的新聞差異,是很重要的。
從翻譯角度來提出方法:用變譯理論來研究新聞翻譯的技巧。把變譯理論應用到新聞傳播,表明了新聞翻譯是社會功能應用型翻譯,具有編譯特點的翻譯類型。對于各種不同的新聞,存在著不同的差異,那么傳播的新聞在一定的環境下所產生的實際問題是翻譯者所考慮的首要問題。這時就得用變譯的方式來解決新聞中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政治與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問題。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新聞翻譯者,在腦海中應該清晰的知道,新聞傳播是在一定制度約束下的社會活動。一定要在具體的新聞翻譯實踐中來解決各種各樣的新聞差異,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文化傳統來調整翻譯攻略。所以新聞翻譯者,在新聞翻譯過程中變譯和變譯的過程都對傳播內容分析有一定的幫助和依據。
關于媒介的類型特點對新聞翻譯影響的探討,我們逐步來分析。首先,新聞翻譯的媒介分析,媒介作為信息傳遞,交流的手段,在人類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不注意新聞翻譯和媒介的關系,就會制約翻譯傳播的發展。不同媒介之間的關系,是在不同形式的物質條件下漸漸表現出來的,但不代表著特定的信息,它組成了傳播媒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體現了傳媒界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歷史中具有的非凡意義。
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新聞人員,就應該深入地了解不同媒介類型和不同媒介的特點,對其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媒介的認識與研究對翻譯者是不可小覷的,只有深入的了解各種媒介的特點,新聞翻譯者才能更好的利用媒介把信息傳遞給讀者。尤其是電視廣播語言,它不同于報刊,它對社會語言和名族文化的走向有著任何其它媒介不能企及的影響力。翻譯者清楚的地認識傳播媒介的特點是跨越媒介類型的,現在新聞翻譯有著原來所不能比擬的作用。比如原來生硬死板的報紙新聞,翻譯者們通過在電視網絡配上圖文的方式就使內容更豐富多彩,成了好聽好看的廣播新聞,電視新聞語言。所以說跨媒介類型將媒介的新聞翻譯做成更好的媒介新聞是建立在對傳統媒介了解的基礎上的。
傳播學中“把關”理論推斷媒介組織,再把新聞信息源傳輸給大眾的過程,把關環節在媒介內部形成。想進入傳播的渠道必須通過把關人的價值標準信息才能傳播。把信息寫成新聞的人顯然就是記者了,然后就是編輯。他們是新聞傳播的把關人。所以新聞的篩選方式就是翻譯了。人們從新聞翻譯的角度去看,新聞翻譯者必須對媒介組織有著具體的認識,比如其性質、功能、市場定位、傳播目的、編輯方針等。這些都會深刻影響著一個翻譯者的新聞題材的選取和編輯方針等各個環節,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把關過程。
新聞翻譯活動其實也是新聞傳播活動,新聞傳播活動存在著傳播者和受眾。傳播活動受眾發揮著作用,沒有受眾的參與,傳播活動是不完整的。新聞的翻譯者必須對受眾有所了解,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這是新聞翻譯者最大的挑戰。傳播的好壞也是評判新聞翻譯好壞的主要標準。為了研究能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研究者們早已把受眾與效果分析作為傳播學中重要的課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傳播者的任何傳播活動都要考慮受眾實際情況和要求,受眾實際上決定了傳播活動的基本方向。以前傳播研究對傳播受眾的認識是被動的,認為受眾就必須在組織的傳播下被動接受,缺乏自己的反抗力,沒有自己的主見,一切都是傳媒界控制的。經過社會的進步和傳媒界的興起,傳媒界也運用了改進的策略,宣傳活動運用的策略是把自身擁有的傳播手段毫無遮掩地覆蓋給各個不同地域的人民群眾。
隨后,傳媒學上“有限定結果論”說明了傳媒的結果并不是決定于媒體人的主要期望。傳播的過程并不是單向的流程,而是具有雙向流程的特點。傳播者發出信息之后,受眾者要做出積極,或者消極,或接受,或拒絕等成度不同的反映。一個宣傳人的優秀形象和職業操守也是改善傳媒結果的主要因素,只要傳媒進一步地調整自己的行為才有后期想要的效果。然后我們再來分析群眾質量與傳媒結果的聯系,群眾是傳媒生存的土壤,兩者共生共存。群眾是新聞傳媒消息擴散的基礎,沒有大眾的反映和評價,就不能真正了解新聞的功效。對群眾質量與傳媒結果聯系研究來體現了群眾的數據學能力,性別,年齡,受教育水平,工作等。受眾的特點:人數眾多、分布廣泛、成分復雜、流動變化等,和群眾對傳媒的理解等等,這些對傳媒結果都有著很獨特的意義。
以上分析對新聞翻譯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從事翻譯的人們增強理論的學習,在日后的翻譯工作中,關注翻譯的過程、語法和群眾對結果的影響。這樣才能在目標新聞和群眾質量的基礎上,來做出更好更優秀的新聞翻譯,做出更加受眾歡迎的新聞翻譯。
比如,某通訊社的一篇新聞,在為讀者構成和屬性沒有共同點的媒介組織翻譯,要應用不同的“戰術”。然而對于不同年齡段的讀者,會對新聞的深度、角度、側重、語言類型有著偏好的需求。然而原新聞要再三考慮受眾屬性的翻譯,使目標新聞在目標受眾中有很好的傳播效果。
人們結合非語言領域學科和相關理論對翻譯的影響,并用多種學科理論來補充、充實和建構應用翻譯理論有趣味的試驗。這種試驗從另一方面又一次證實了,翻譯學與其它學科結合培養應用翻譯人才的必要性。本文目的是為了全面的增強翻譯理論的創新。這個基本理論初見規模后,探討了傳播理論的產生過程,從而建立出更多的規則,總結出更多寶貴的方法和策略,當然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同仁不斷努力,研究探討,以積累更多的學科理論及翻譯實踐。
[1] 田玲.翻譯美學視野下科技英語翻譯的美學取向[J].安徽農業科學.2010(35).
[2] 羅輝.新聞英語的翻譯[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3]鄭陽.傳播學視角下的翻譯實踐探討[J].英語廣場,2015,05:136-137.
[4]陳先貴,王芳.跨文化傳播視角下的新聞翻譯策略[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05:106-108.
[5]師夢霞.新聞翻譯的超文本因素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147-151.
[6]雷芳.新聞翻譯教學“看易寫”理論實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479-482.
[7]楊雨紅.新聞翻譯的跨學科視角:研究方法與譯者角色——評別爾薩與巴斯內特《國際新聞翻譯》[J].國際新聞界 ,2014,08:16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