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 房 彬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其核心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重視過程和方法,強調經歷和體驗,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精教活學”,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方式是一種有益嘗試,其真正將物理課堂還給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學生間共同交流和探討,讓思維碰撞,不僅有利于對物理知識的深入掌握,而且有利于學生集體榮譽感及團隊合作意識的提升。但目前初中物理課堂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方式的開展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促進其合理有序開展,現做如下探討。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是精教活學理念的完美呈現,但當前其在初中物理課堂開展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問題:第一,合作時機不恰當,盲目濫用此教學方法,沒有針對教學的具體內容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甚至存在一節課組織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第二,缺乏有序合作,小組分工不明確,沒有真正實現全員參與,可能出現少部分學生主動參與,大部分學校盲目游離的情況。第三,合作學習的目標不明確,看似課堂氣氛活躍,但實際尚未實現預期目標。第四,小組合作學習時間安排不恰當,教師沒有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合理調整談論時間,時間不充分的情況下,難以達到滿意的合作深度,學生無法從中吸取正確觀點并修正充實自己的看法。
科學分組、分工是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分組合理才能真正實現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的。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教師應綜合考慮班容量、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的情況(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性別等)等因素,合理分組,一般每個小組的成員人數控制在4~6人為宜,這樣小組成員都可以獲得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可防止小組人數過多出現部分學生偷懶、懈怠的情況。當然小組成員人數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如在進行物理試驗教學中,可根據實驗的操作難度和規模適當增減小組人數。同時,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小組成員的安排,以4人小組為例,小組成員的選擇應為1個學困生,2個中等生,1個優等生。另外,在分組時應確保小組成員內性別、性格等方面的均衡。分組完成后,對于組內成員的分工及具體的職責安排也應加以界定,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應承擔其小組內應履行的責任。
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初中物理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用于小組合作學習。比如一些簡單的物理概念,學生通過教師講授、自主學習就能掌握,如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織教學,浪費時間,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選擇有趣味性的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另外一方面,選擇較為復雜的教學內容進行合作學習,學習內容富于挑戰性,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共同幫助,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如在對“阿基米德原理”進行教學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進行猜想并加以驗證,小組成員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并進行組內討論和交流,并結合具體的實驗最終得出正確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都得以提升。
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對各個小組的交流討論情況及合作學習的進行情況進行實施了解,不能放任不管,應從旁指導,鼓勵組內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確保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但應注意教師不應太過深入到學生小組內的交流,以免影響學生的思路。同時,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小組其他成員的看法,吸取其中的正確觀點,積極思路,完善并充實自己的觀點。同時,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應為學生預留下比較充足的物理實驗觀察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可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
評價反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優點與不足之處,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和傳統課堂評價有一定的差異性,前者不僅針對學生個體進行評價,對于各個學習小組的評價也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遵循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機和的原則,教師應公正公平的評價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學習完成情況、責任完成情況以及組內成員合作學習情況,并對整個小組進行評價。同時,通過自我評價、組內成員互相評價、不同小組互相評價的方式,完善評價體系。另外,在評價時應注意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綜合考慮學生的個人貢獻、小組集體成果、學生的參與度、合作態度等,通過最佳小組長、最佳發言人、最佳實驗員等的評價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并綜合評價小組的整體學習能力、試驗探究能力和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