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港口中學)
初中地理課程在初中的課程當中是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在新課標的影響下,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實踐時,應該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的地理成績不斷提高。另外,隨著新課標的深入發展,教師要充分領會到地理課改的理念,和學生共同努力,不斷優化課堂教學。
在初中階段,興趣才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地理學科充滿興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配合教師完成初中地理教學任務。傳統的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過于重視“教”的過程而輕視學生“學”的過程。所以很多教師將完成教學任務當做是第一要務,不管學生是不是可以做到對知識點的透徹理解,都強制地將知識“灌”入到學生的頭腦之中。在這個前提下,新課標理念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包括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在初中地理學習過程中,教師采用自主教學模式適應了當前新課標理念的要求。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如果學生在學習地理的時候遇到了自己難以理解的問題,如果自己不能及時解決的話,長此以往,他們在腦海中就會積累越來越多的難點和疑點,再加上一些地理知識通常聯系非常緊密,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慢慢的,學生就會對地理學習提不起興趣,興趣一旦消失的話,那么學生就會徹底跟不上學習的進度,從而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而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使用自主教學模式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弱甚至消除這個弊端。因為采用自主教學模式首先可以提升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其次采用自主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教師在地理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轉而將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主導,把學生變成了初中地理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主動地預習、復習,遇到疑點還有難點的時候積極去探索求知,主動向教師或者地理水平高的學生請教,將以往的“要我學”改變成現在的“我要學”,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除此之外,立足于初中地理這門學科來進行分析,初中地理包含的知識點非常多,并且在不同的知識點之間又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所以學生如果想要把地理這門學科學好,就必須重視每個知識點的學習。
初中地理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到地理知識就夠了,而要讓他們能夠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才算是真正達成了教學任務。站在教學目標這個角度上來看,在運用生活化進行教學時要特別重視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可以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把生活引入到地理課堂之中。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的時候,在進行“復雜多樣的氣候”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地理方位來進行判斷屬于什么氣候,另外也可以根據氣候類型來從中國疆域中找出正確的區域。這種和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知識是非常適合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另外,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學習地理的良好課堂平臺。每一位老師都需要創設情境,延伸學生聯想力,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思考問題,最后啟迪他們利用地理知識去解決問題,將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一旦學生利用上所學的知識,他們的求知欲就會被無限激發,有更強烈的躍躍欲試之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課堂的延伸、學生知識思維的激活、學習能力的提高等。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的時候,老師千萬不能直接將答案告知學生,應該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腦,挖掘他們不同的潛在能力。要積極鼓動他們親身實驗、揣摩、推理、創新等,放手讓學生研究。讓學生主動將所學的地理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且是有創新性、建設性地運用,才是從事教育事業人員所追求的核心目標,而實踐才是完成這一任務目標的唯一渠道。生活化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大量的生活素材,貼近現實生活,模擬日常生活現象,讓學生慢慢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地理知識來解決各類簡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讓原本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生活化,從而消除傳統地理課堂教學僅重視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忽視將實際生活與地理課堂聯系起來的教授缺陷,最大限度地激活地理課堂上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與積極性,把整個教學任務的要求標準轉化成學生內在實際的學習需要,使學生真正地在生活里學習地理知識、運用地理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從而讓學生愛上地理,全方位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綜上,在新課標改革進程下,教師在地理課堂上不僅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他們自學能力,同時還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真正做到生活與課堂相結合,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1]王君.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遼寧教育研究,2011(7).
[2]陳保平,沈朱飛.面向基礎教育的《地理教學法》課程改革與建設初探[J].池州師專學報,2012(9).
[3]盧海燕.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學[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