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龍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九中學,吉林 吉林)
新時期背景下的農村中學課堂教學評價是評價學生在實施過程中學習情況的一種方式。其倡導評價過程與教學過程的交叉與整合,評價主體與客體的互動與整合,可有效促進農村中學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積極反思,從而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實現終身可持續發展。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學生與教師評價的互動等。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表現、發言、學習效果等進行及時與適當的評價。教學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評價者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評價者與評價者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多維的角度來評價學生的表現。評價應準確、全面,且要重視和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學生的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和意志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當然,在評價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心結果,還要關心過程。
評價是促進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嘴巴表達自己,還要用自己的眼睛和手說話,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方法來促進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有效發展。在課堂上,教師的鼓勵語言、禮貌行為、仁慈的微笑、贊許的眼睛和豎起的拇指都是學生最基本的評價方法。
新時期背景下,在農村中學課堂上評價學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常用的是語言法、動作法、評價表法、積分法、評分法、物質獎勵法、自評法、互評法等。無論哪種方式,都要注意公平。評價激勵要重視評價的內容充分準確,有依據,要實事求是,防止評價虛假。除了語言動機外,情感動機和行為動機也是激勵的重要方式。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親切的點頭,一個溫暖的微笑,傳達出的都是滿滿的鼓勵,這種“潤物無聲”的評價更具親和力,可以產生心與心的再互動,其作用大于隨意的言語表揚。
在進行評價時,教師要注意語調、表達和言語的協調,要真誠、感人。讓學生通過這些細節感受到老師的評價是真誠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自覺積累一些評價語言,結合自己的語言習慣和學習情況不斷地進行加工和創造,形成一個富有個性、即時評價的語言。這也對教師的評價藝術、自我素質和教學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應是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的兩個方面,實現評價的多樣化。
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評價,評價學習材料和學習過程,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應用情況,評價自己的優缺點等。教師要善于批判地分析自己,學會欣賞別人,提高自我反思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課堂教學評價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需要,不僅要注重頭腦敏捷,表達能力強,學生愿意發言,每一個學習小組,全班學生都應成為教師關注的對象,學生才能飛得更高,跑得更快,讓更多的學生穩定下來。一般來說,對優秀學生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中等學生的評價要積極主動;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寬容;對于性格外向的學生,你可以說:“你勇敢地說出來”;對于敢于創新的學生,你可以說:“你的想法是獨特的和創新的”;對于勇敢的學生可以說:“嘗試一下,相信自己,老師知道你能做到!”在提問、表演、展示和提問過程中,教師應自覺地向中等學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傾斜,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為他們的表現提供合適的平臺。
評價有法,但無定法。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評價才能屢評屢新,越評越精……為此,我們要多給學生一些肯定和鼓勵,少一些批評和說教,要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使通過自主探索,體會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使學生真正了解自己對于學習目標的完成程度,喚起學生新的認知需要和成就需要,從而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