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興隆中心學校,吉林 長春)
課改推動了初中歷史教育朝著良性發展,在課改深化的背景下,很多初中生歷史學習成績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也凸顯出來,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師教學理念落后等問題都是導致初中生歷史成績不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析初中生的歷史學習現狀和成績提升策略。
基于歷史學科的特點,在日常學習和考試中材料分析題是主要題型,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材料分析能力,但是當前初中生的歷史學習現狀顯示,很多初中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嚴重不足,影響了他們的歷史知識學習效果和成績提升。
初中歷史教學囊括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等內容[1],龐大的歷史知識體系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辨析能力和知識背誦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但是實踐研究表明初中生的這兩項能力都嚴重不足。
信息時代背景下,絕大多數初中生對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依賴性較強,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轉變,對學生閱讀意識和能力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部分家長和學生受傳統理念影響,片面重視語、數、外課程學習,認為歷史課程的重要性次之,這也是影響初中生歷史學習質量的因素之一。
課堂導入質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具有很大影響,立足于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不佳的現狀,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優化導入環節,為后續教學活動做好鋪墊。例如: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課教學時,我就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呈現八國聯軍侵華的紀錄片,通過再現情境的方式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學習體驗,在震撼之余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立足于新課改的合作、探究教學要求,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該積極應用探究式自主學習模式。筆者在組織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應用到教學過程中,比如,在“戰后世界經濟”的知識內容教學過程中,我就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如引導學生分析戰后美國經濟特點,并要求學生能夠舉例說明。學生都積極和小組成員展開分析研究,不僅培養了他們互助學習的意識,也有效提升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要求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傳授學生一定的學習學習方法和技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客觀條件[2]。例如:在《夏、商、周的興亡》的課時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總結、分析能力,我要求學生對這三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的地方和滅亡的原因進行歸納和對比,并分析差異性。學生依靠自身的知識儲備,采用分類、歸納等方法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為優化初中歷史教學效果,教師有必要建立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具體可以通過建立微信、QQ群等方式,相互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在《甲骨文和夏商周的青銅器》的課時教學中,筆者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了當今世界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后母戊鼎,并配合相關的視頻資料,學生受到了震撼,在課堂上表現出很大的學習興趣,課后很多學生家長反映學生在課下都和家長提及了青銅禮器后母戊鼎,如果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及時獲得教學反饋,并為歷史教育帶給學生的人文內涵也得到外現。除此之外,歷史教師還應為學生和家長推薦一些有關歷史知識普及和學習的電視節目,如《國寶檔案》《尋寶》等。借此契機激發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視野,使家長和學生都能認識到歷史學習的價值所在,聯合家庭教育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目標的達成。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學習是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需要重視起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提升,并選擇和開發科學的教學方法。基于當前初中生的歷史學習現狀,本研究試分析提升初中生歷史成績的途徑和方法,也許上述觀點存在很大不足,但是筆者也希望能夠在促進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提升上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