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華嬌
(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港門鎮港門初級中學,廣東 湛江)
一直以來,文言文都是教師和學生難以突破的教學重點。那么,初中文言文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1]達到了這個目標,學生在應對文言文考查上便能游刃有余。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了文言文復習的一些方法。
文言文的復習不同于新授課,不能每篇課文都用“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串講方式,不僅因為串講式學習不能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對于畢業班學生來說,時間上更不允許。所以,教師在復習上應引導學生明確考綱對于文言文考試的要求,善于抓住題目規律,了解命題的動向,這樣學生才能在復習上有的放矢,做起題來才能得心應手。對于文言文的考查,考綱明確要求:(1)理解淺易文言文中常見文言文詞語的意思;(2)翻譯淺易文言文中的句子;(3)理解淺易文言文的基本內容;(4)領會淺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寫作意圖。[2]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考綱要求分析近幾年的試題,發現題目的規律,把握近幾年文言文考查的命題方向。
比如,近三年考查的《小石潭記》(2015年)、《桃花源記》(2016年)、《出師表》(2017年),這些都是考綱要求背誦的名篇。讓學生分析這些考查的內容,大致把握考查內容的規律:(1)解釋實詞的意義。(2)辨析虛詞的意義和用法。(3)翻譯重點句子。(4)理解文章或某段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抓住了命題的規律,復習便會事半功倍。
縱觀近幾年的中考題目,不難發現,文言文的考查幾乎是固定的三種題型。第一小題是文言詞語解釋題;第二小題是文言句子翻譯題;第三題是內容理解綜合分析題,題型為選擇題。復習的過程中要認真剖析考點,探究相應的簡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過考點分析,我們發現這一題所考的多是重點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在復習的時候要求學生:(1)需要背誦的文言文逐篇過關,注重重點字詞的解釋,靈活運用。(2)學會梳理、整合,把相關的語句、字詞通過課課相連記住其意思。(3)對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這種詞匯現象也不放過。
文言句子的翻譯,可以直譯,可以意譯,或者直譯與意譯相結合,但應以直譯為主。翻譯的時候注意“留、補、調、刪”等方法,留,即保留,古語中的時間詞、地點、人名、官職等可以直接保留;補,遇到省略句,翻譯時應把省略的成分補充進去;調,這是對于倒裝句來說的,翻譯的時候應調整語序,使句子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化要求;刪,古語中有些虛詞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翻譯的時候應舍棄不譯。
復習句子翻譯的時候,除了掌握翻譯的方法,還要注意把握重點語句,如:名句、中心句、過渡句、特殊句式等句子。所以復習句子翻譯要靈活掌握方法,才能提高復習的實效。
選擇題的選項大致從幾個方面去設置:一是對文章內容、主旨的把握;二是對文章藝術特色、寫作手法的分析;三是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四是對文章具體語句的賞析。在復習文言文的時候,對考綱要求背誦的篇目,要理解行文思路;要把握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要掌握文章的寫法分析;要學會賞析語句。平時訓練時,要認真反復比較各個選項的內容,逐字逐句反復推敲,巧用排除法。養成了良好的答題習慣,把握了答題技巧,完成這些選擇題就大有把握了。
文言文的復習,要注重積累。只要多積累,加深記憶,面對考題才能胸有成竹。積累的方法很多,“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3],通過朗讀和背誦,整篇文章記熟了,實詞的意義、虛詞的用法記住了,大概意思、內容分析也就記住了。
在積累的過程中,個人的“單打獨斗”容易使學生產生倦怠心理。教師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通過小組成員的互相問答、互相督促,讓學生在說笑的愉快氛圍中大大提高復習的效率。
在文言文的復習中,擬考題是學生特別青睞又高效的復習方法。擬考題的前提條件是熟悉考綱、考點、題型、題量等,然后是熟悉課文,對課文中重點詞句、內容分析等有較熟練的把握,這樣在無形中促進學生去積累、去復習,進一步鞏固知識。
課堂中,可以分小組進行擬考題訓練,可以是同一小組對不同的幾篇文章進行擬題,也可以是不同的小組對同一篇文章進行擬題,然后向大家展示,并對同學進行考查,發揮團隊作用,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時間內擴展復習的寬度和深度。
訓練學生擬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提高學生復習的強度,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
很多時候,我們備考老師為了讓學生篇篇過關,不惜花大量的時間一篇篇詳細講解,以為這樣就能萬無一失了。殊不知適得其反,最終結果是師生疲憊,效果甚微。而我嘗試的文言文復習四步法:明考綱,抓規律—析考點,探方法—重積累,提記憶—擬考題,促鞏固,不但調動了學生復習的積極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輕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收到了良好的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