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運全
(廣西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第一初級中學,廣西 南寧)
俗話說:“疑是思之端,學之始?!闭\如此言,因疑而思、因疑向學是活躍學生思維,提高他們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緊緊抓住學生容易生疑的知識點來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的疑惑能通過另外一種較為新穎的方式得到巧妙解決,讓疑問成為學生進步的基石。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不應盲目進行,而是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究,逐步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一課時,就采用了情境創設法。在上課之初,我先在黑板上列出了幾個地名,分別為北京、倫敦、濟南。然后,我從這些地名出發,提出了幾個問題,將學生引入相關情境中。問題一: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過這些地方?問題二:這些地方的冬天都有什么特征?可以從陽光、樹木、溫度、人的穿著等方面進行描述。問題三:作家老舍曾經說濟南是他的第二故鄉,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既具有開放性,同時又和本堂課所要學的知識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當第一個問題拋出后,學生就已經興奮起來了,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得不亦樂乎。當后續兩個問題出來時,每個學生都能順著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和探究,最后順利地過渡到老舍的這篇文章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多媒體集圖片、聲音、視頻等為一體,極大地滿足了人的視聽需求,它的這一特性使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課堂資源,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還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不妨通過多媒體來呈現語文學科中抽象的概念、復雜的情感,通過對知識點形象、直觀的呈現,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上課之初,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幾張驚險刺激的戶外登山照片,每播放一張照片,似乎都能聽到學生的驚嘆聲。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內容為:中國盲人旅行家曹晟康先生正在攀登乞力馬扎羅山,在攀登過程中,他用登山杖當盲杖摸索著往上爬,在經歷了比正常人更多的苦難之后,終于成功登頂。在下山途中,一瘸一拐的曹晟康經歷了多次摔倒、幾次滾下山坡后,在向導的攙扶下終于到達了營地,在靠近山腳營地時,當他看到一名中國領隊時,他張口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爬上乞力馬扎羅了,我沒有給中國人丟人?!闭f完之后,眼淚便落了下來。而此時,中國領隊給予他的是一個緊緊的擁抱:“曹大哥,您好樣的!”在播放完這個視頻之后,有的學生眼眶濕了。待大家情緒漸漸平靜下來的時候,我讓他們說一說這個視頻帶給他們的感受,學生暢所欲言。盡管答案五花八門,但都圍繞曹晟康身上頑強不屈的品格、愛國精神所展開。此時,我適時加以引導,注入了德育方面的知識,學生聽起來格外認真。之后,我將曹晟康身上不怕困難、勇于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與本節課要講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進行了聯系,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語文朗讀時,不僅讀出了氣勢,還讀出了感情,課堂中充滿了瑯瑯讀書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良好的開場白,往往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在學習時更具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中應對課堂導入給予重視,在這一環節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閑散的狀態迅速調整到課堂學習中,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式。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昆明的雨》一課時,就在導入環節下了一番工夫。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盡快地由課下轉移到課堂中,我首先以問題開啟了和學生的互動之路?!巴瑢W們,你們喜歡春天時節的雨嗎?說一說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边@個問題拋出后,學生紛紛進入了聯想的世界,思索一番之后,有的學生舉起了手。此時,我點名讓幾個學生回答,盡管他們的回答角度不一,但都沒有脫離主題。我對他們的描述進行了相關點評,之后,便開始將其與本課知識進行聯系:“昆明是個四季如春的城市,可是昆明的雨是什么樣子呢?和我們這里有沒有區別呢?”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都一臉茫然的樣子,并表示出了急切想知道答案的樣子。此時,我再進行這節課的教學,學生聽得格外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