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佰仁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農安鎮濱河初級中學,吉林 長春)
初中時期政治學習的主要內容大多是以品德和法律為中心,啟示初中學生成為正直勇敢、知法懂法尊法、有素養講文明的人。在政治教學課堂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幫助學生了解時事政治問題,感受政治的關鍵性。所借助的案例可以是近期的、周圍的事件,這樣的案例學生更加熟悉,也更加感興趣,老師還可以學校發生的事情作為課堂的教學案例,也可以是近期的熱點事件,這些事件對于學生的思維更有啟發性,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老師可以將案例進行深化,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夠用政治的眼光來看待事情,增強課堂效果。
比如,在對《追尋高雅生活》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在教室中給學生播放一段高雅的曲子,用歌曲引出課堂內容,巧妙地將課堂知識主題引出:生活中有很多高雅的藝術,你們身邊有沒有這樣高雅的情景呢?怎么去追尋高雅的生活呢?書法、歌曲、舞蹈等都是生活中的高雅,可以讓學生自由結組,小組間自由體驗這些生活中的高雅,陶冶學生的情操。
創設情境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會更加容易地進行知識學習。情境教學方式就是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入或者創設一定的與知識相關的情境,引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本內容,引導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課堂內容創設相關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思維探究的意識。思維活動大多都需要根據故事情境激發,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發展。
比如,在對《與人為善》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楚漢之爭》來輔助課堂,截取其中的一段故事進行講述。在對對話進行講述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進行模仿,進行有感情的對話,這無形之中就模擬了一場虛擬的故事情景,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也啟發了學生的政治思維。當然,在利用這個故事的時候,老師也要注意歷史故事的真實性以及邏輯性,切勿為了增強課堂效果,而誤導了學生的歷史思維,也應該避免讓學生以現代的眼光來對歷史故事進行評價。在進行《維護公共秩序》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關于擾亂公共秩序的故事,比如對公共設施進行破壞的行為、在公共場合耽誤工作人員的工作等,選取與課堂內容相符的故事,將課堂效果發揮到最好。
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大過解決問題,當學生有疑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聽取學生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的課堂印象,也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這也是師生交流的一個機會。當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這個問題代表著學生思考的結果,所以,教師更要利用這樣的問題來活躍學生的思維。
比如,在進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學時,在課堂開始之前,老師可以先給學生提幾個問題:你有沒有注意過什么小生命?你有被什么生命感動過嗎?有沒有什么事情讓你更加感到生命的可貴、珍貴?你有沒有見到過什么關于生命的精彩瞬間?你打算怎么讓你的生命更加精彩?等等,引導學生思維,也讓學生對生命有更加正確的認識,而且,學生的回答也是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表達形式,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答案來進行課堂教學,讓課堂形式更加適合學生,引導學生領悟生命的精彩之處。利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讓他們融入政治學習的探究中,改變學生的價值觀,讓學生更加有效率地進行政治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枯燥,讓學生能夠更加自主、有效地進行政治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初中政治教師在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時,要堅持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和政治素養,在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初中政治生涯得以充實,且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