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仙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第一中學,云南 昆明)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活動實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初中地理教師要認識到活動實踐的價值并對其進行深入挖掘,通過有效的活動實踐教學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提升。
在開展地理活動實踐之前,教師必須要對活動實踐目標進行明確。明確的實踐目標可以為活動實踐的順利開展提供明確的方向。一般來說,初中地理活動實踐的目標主要可以分為五種能力、三種意識。五種能力主要為人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實際問題處理能力、信息搜集與觀察能力。三種意識主要為公平競爭意識、人地協調意識和參與意識[1]。因此,在設計活動實踐教學目標的時候,地理教師應當圍繞這五種能力、三種意識進行設置,確保學生的這些能力和意識都能得到培養和鍛煉。例如,在教學“地球與地圖”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在地球儀制作過程中習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在明確活動實踐目標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制訂活動實踐方案。合理的活動實踐方案可以為活動實踐的高效開展打好基礎。因此,地理教師要對此加以重視,結合活動實踐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活動實踐方案的制訂。在對活動實踐方案進行制訂的時候,教師要反復推敲、集思廣益、精心組織、超前謀劃、高度重視[2]。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活動內容、活動實施步驟、活動人員的安排、活動時間的選擇、活動地點的確定、活動方法的選擇等多個方面來進行。活動實踐方案并不是一次就可以落實,需要經過不斷的修改和完善,甚至在活動實踐實施過程中還會因為部分因素的干擾不得不對活動實踐方案進行修改。
在活動實踐開展過程中,活動實踐計劃的實施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在具體的活動實踐中,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得到提升、重組、綜合、延伸,地理教師要清楚認識到這一點,結合制訂的活動實踐方案開展活動實踐。活動實踐的組織形式比較多,活動方式也比較多,地理教師要根據活動實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組織形式。初中地理活動實踐主要有解決問題學習、探索學習和體驗學習這三種[3]。解決問題學習主要是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解決,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探索學習則是給學生設置一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對學習任務的探究而掌握地理知識,獲得科學的結論。體驗學習則是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各種活動實踐進行體驗,從而獲得真實的體驗。活動實踐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小組合作學習和個人活動兩種,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選擇合適的組織形式。
在活動實踐結束之后,地理教師要讓學生將自己的實踐成果展現出來。這個過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既是學生對實踐活動的有效總結,也是升華學生知識的一個過程。無論是采取個人方式開展活動實踐還是采取小組方式開展活動實踐,教師均要求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對活動實踐成果進行展示,這樣不僅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學“地球自轉”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三個學生為一組分別扮演地球、月亮和太陽,借助表演活動將自己的認知展現出來。
活動實踐是一門具有實踐性、經驗性的活動,在學生展示活動實踐效果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實踐效果進行評價。在實施活動實踐評價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采取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從而提升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除此之外,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要將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納入評價體系之中,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首先對自己進行評價,然后相互之間進行評價,這樣可以提升評價的權威性,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
綜上所述,地理活動實踐具有豐富的開拓性和探索性,與當前初中學生求知欲強、好動活潑的性格特點非常吻合。初中地理教師要清楚認識到活動實踐的價值,結合實際情況制訂活動實踐的目標、方案和計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實踐中獲得豐富的地理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