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品
(樂清市湖霧鎮(zhèn)中學,浙江 溫州)
教學評一致性是基于標準教學的一種行動策略。所謂“教”,就是通過一個課時或一個單元的學習,老師需要讓學生“學到什么”也就是教學目標,“學”指的是學習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設計的學習任務和教學活動;“評”是指對學習活動進行反饋糾正,一邊更好地教學。三者的一致性是實現(xiàn)有效科學課堂的需求,在教學中,教學評一致性的合理應用是科學課有效教學的保障。
科學課的學習目標規(guī)定了我們在科學課上要教什么內容,教學內容的簡易程度,也規(guī)定了學生要學習哪些科學知識,讓學生學到什么程度,是科學課教學設計的靈魂所在。科學、靈活、形象的教學目標是科學課有效教學的任務。我認為,在科學課教學目標的設計上要依據(jù)新課程標準來進行,科學課的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國家對科學課程教學質量的要求,這是我們設計科學課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jù),也是制定學習目標的重要方向;其次,在設計科學課教學目標時,要充分重視科學課教材內容,正確把握科學教材、吃透教材、利用教材。科學課教材中含有豐富的教學素材,是教師設計學習目標的參考,也是完成任務的重要支撐。然而,在教學中,我們依靠教材的同時不能完全照搬教材。眾所周知,學生的課堂是靈活多變的,學生個體差異性較大,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生搬硬套,為了教材而看教材,這樣的做法僅僅能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皮毛,注重的是知識層面的教學,忽略了學生利用知識的技能培養(yǎng)是不可取的。如在浙教版“走進科學實驗室”的教學內容中,課本上關于科學實驗的知識有很多,包括生物實驗用品、物理實驗用品、安全消防器材等等,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熟悉科學實驗室里的常用儀器;了解實驗觀察的方法,學會記錄和描述簡單的實驗想象;指導人直觀判斷的局限性,要通過實驗科學的判斷,實事求是。當然,這些內容是學生對知識層面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思想態(tài)度,這是科學課堂教學的根本目標,只有依據(jù)此目標進行教學設計,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素質教育。
在科學課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也是落實科學課學習目標的過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運用有效的途徑向學習目標靠近。課堂教學活動是千變萬化的,在課堂上,教師教了,不等于學生學會了,學生學了,也不等于他們懂了,因此,學習任務的安排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科學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只有充分認識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實現(xiàn)“要我學”—“我要學”—“我要好好學”觀念的轉變;另外在安排教學任務這一階段要使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合理利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常見的動物”時,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課前,我首先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描述自己喜歡的動物,在課堂上為大家講解所喜歡的動物的外貌特征、生活習性等,通過讓學生描述自己喜歡的動物,導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充滿興趣,主動參與到課堂上,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的意識。
明確了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后,學生是否能夠達到教學目標,能夠達到何種程度,這是教學過程中始終要關注的重要項目,這就要求我們對教學進行多元化評價。首先,評價教學目標,審視我們所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否可行,是否具有科學性,能否達到新課程標準對科學課教學目標的要求,并對我們設計教學目標中的問題進行糾正,保證目標的準確性和針對性;其次,科學地評價學習目標,看學習目標是否能夠達成,檢測學生學習達成的情況,這樣才能精準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教師在下一步教學計劃的開展上有所參照。因此,多元化的評價在科學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在觀察生物細胞中,學生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通過實驗了解細胞,掌握實驗步驟,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對這一節(jié)內容的評價,不僅要看學生掌握了哪些基礎知識,還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能力是否有所提升進行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況等,以便針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下一步教學設計。
總之,在科學課上,要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性,最難的是要做到評價與目標相匹配,這也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多思考、多探究,客觀地對教學、任務目標進行評價,實現(xiàn)科學課堂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