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鵬
(威海市文登區張家產中學,山東 威海)
體育教學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死板、單調,嚴重抑制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隨著年級的增長,喜歡上體育課的學生越來越少,尤其是女同學。隨著課改的深入,作為教師,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創設與教材相符的情境,運用適合他們的多樣性的手段,利用故事、游戲、音樂、時事等來增強教學效果。
情境創設要以孩子為中心,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和發展水平,使情境教學與日常生活及現有的教學器材、場地保持一致。植樹節期間,學校準備了大量的樹苗,對校園進行綠化,上課時,我便讓學生承擔運送樹苗的艱巨任務進行接力跑的練習,學生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運輸任務,從中體驗到了運輸樹苗的艱辛,也獲得了種植的快樂。
農村學習環境與城市不同,我們沒有塑膠操場,缺少精良的裝備,但是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制作教具是我們尋找體育樂趣的獨特方式:我們的垃圾箱中大大小小的飲料瓶到處都是,我把它們搜集在一起,和學生一起動手做“土手雷”,在操場的墻上畫創意靶心,對準目標,準確投彈,訓練結束比戰績:看看誰投得遠,誰的手雷最結實,在歡笑聲中,我們收獲了成長。
愛玩愛跳是孩子們的天性,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精力旺盛,好奇心強,喜歡模仿。我把靈活多變的游戲穿插到課堂中,活躍了氣氛,也打破了枯燥、緊張的教學氛圍。如利用巫婆、巨人、小矮人的游戲來鍛煉學生的應變和反應能力。這三者是互相制約的,巨人可以制約小矮人,小矮人可以制約巫婆,巫婆制約巨人,學生3人一組,自己做出動作,根據三者制約的關系,迅速做出判斷,學生在笑聲中結束了本節課。
學生大都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表演故事,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描繪,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個美妙的故事王國,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充當故事中的演員,完成故事中的技能。
“老師我不敢跳。”這是我在山羊分腿騰越教學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很多女生還有個別肥胖的男生都對山羊分腿騰越這個學習內容產生了恐懼,也使全班的練習停滯不前。我試著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上課時便講了個故事“小鯉魚跳龍門”。故事的大意是鯉魚家族中有個傳說,只要跳過高高的龍門,就能變成一條龍。別的鯉魚都怕困難,只有小鯉魚一遍一遍地跳,不怕浪大,不怕受傷,經過它的努力,終于成了第一個變成龍的鯉魚,成為鯉魚家族的榮耀。“你想不想向小鯉魚學習?想不想成為爸爸媽媽的榮耀?”“想!”我立刻把山羊放到很低的位置,“你們看,多矮啊!”然后親自在旁保護,為他們消除了后顧之憂。看,一個,一個……全通過了。“下面進入第二關。”我略加高了一些,讓男同學先跳。“太矮了。”“太好跳了。”“這么容易……”聽著跳過的男同學的議論,女孩們也都順利過關了。第三關!第四關……練習中,他們忘記了恐懼,忘記了疲勞,一個個都變成了不怕困難的小鯉魚,輕松跳過“龍門”。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投入情境中,他們體驗著練習的樂趣,享受著成功的喜悅,快樂地跳著、笑著……
當然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我們應該設定不同的故事情節,低年級的孩子們喜歡童話般天真的故事,如小動物運動會、龜兔賽跑、小青蛙跳跳跳等,中高年級的學生更喜歡小偵察兵、炸碉堡等有吸引力的故事。
運用音樂進行情境創設,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也可以放松心情。就像學生每天做的廣播體操,如果沒有優美的旋律,單純地喊口令,相信很多學生會失去做操的興趣,做的體操也失去了美感。體育課堂同樣如此,因此我在創設軍事題材的情境時,選用一系列激起斗志的歌曲,讓他們在旋律中進行練習。
如今的體育課已不再孤軍作戰,結合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優勢去創造情境,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接受知識、發展能力。例如體育技能中有很多的技巧動作。示范后,我會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繪畫———技巧的分步動作。從畫面上進一步講解應注意的問題,讓學生更明確技能分段的特點,消除他們在學習新技能上的困惑,降低技能的難度,幫助我們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德育是學校素質教育重要的一環,體育課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在教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加強德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集體合作精神。在武術一課中,學習武術技能的同時,我不忘提醒他們,學武術干什么?“可以防身。不怕別人欺負……”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嚷著,能不能用在打架上?不能。希望在未來的武術大賽上,老師能看到你們的身影,將來為國爭光。我們通過營造競爭氣氛,來鍛煉孩子們勇敢頑強的意志,激勵他們的斗志,激發他們的自信心。
創設情境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有趣味的活動中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如果創設情境只有熱鬧,就失去了創設它的意義。我們的教學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展示。只有選擇適當又有意義的教學情境,引導啟發學生的情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堂學習中來,才能使每個學生從體育活動中學到技能,得到鍛煉,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