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偉
(吉林省敦化市課外實踐活動基地,吉林 敦化)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生產勞動和實踐教育,使其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學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動手能力”;要求“社會各方面要為學校開展生產勞動、科技活動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要加強學生校外勞動和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以及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作為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不可少的載體,為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市建成了學生課外實踐活動基地。加強中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基地建設是學生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必須切切實實地重視起來。作為敦化市學生課外實踐活動基地教育者,深知肩上責任的重大。我認為要想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必須結合當前的教育實際狀況,從學生長遠發展的目標著眼,加強中學生課外實踐活動基地的建設。
作為師者都清楚課程是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的基石,是提升學生課外實踐活動質量的有力保障。學生課外實踐活動基地創辦以來,我們一直把課程建設放在活動基地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對致力于建設完善的課程體系常抓不懈。經過基地的全方位調研創設了涵蓋人文素養、科學探究、關愛生命、心理健康、環保保護、學科教育、德育活動、素質拓展、藝術創作、地方文化、交通、醫療、經濟、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及多種必修和選修課程,以供學生家長及學生自主選擇。例如天文科普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等多個教育途徑,創設走進天文館了解天文的奧秘,充分激發中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親身感受到科技之偉大,有效培養中學生的探索和發現新事物的精神;協助學生掌握較為基本的生活技能,了解生活的主體意識,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充分融入社區中,主動參與到社會實踐中,自覺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及高度的責任感,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主動服務于社會。還有信息技術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公德,能夠正確上網,捍衛網絡文明。
建立敦化市課外教育基地協作制度,抓好中學生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設計與開展。逐步打破以往教育資源的條條框框,整合課外活動基地教育資源,拓寬課外基地教育渠道,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工會、科協、環保、技術監督和工廠、農場、林場、公園、游樂場等作用,整合學校、社會、家庭及有關組織的資源優勢和教育優勢,合作育人,全面育人。
成立全市中學生課外實踐基地學校聯盟。本著“共享教育資源,形成整體優勢,突出基地特色,增強整體實力”的宗旨,由市教育局牽頭,組織成立了中學課外實踐基地學校聯盟,合作開發課外活動教育課程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學習、相互借鑒,不斷豐富教育內涵和教育內容,促進學生相互交流,體驗不同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放大教育效應和教育效果。
課外實踐基地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是一個新生事物,要遵循課外實踐活動教育教學的規律,深入系統研究,不斷總結經驗,優化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抓好課外實踐基地建設的同時,將基地活動有效地抓好,引領學生感受課外實踐活動帶來的優勢所在,促進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外實踐活動中去。
較受學生喜愛的是一系列天文科普活動,在活動中與廣大市民以及游客一起感受浩瀚的星空、分享發現、了解宇宙、思索未來,共同感受天文知識的魅力。通過觀察天象廳、天文包,到影像廳觀看3D天文電影,走進天文館了解天文的奧秘,充分激發中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親身感受到科技之偉大,有效培養中學生探索和發現新事物的精神,使學生學到了天文知識,感受了宇宙的神奇和無窮奧秘,更加熱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