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途徑,對于完善學生心理素質來說有著重要意義。高中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問題和挫折,如果他們不具備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很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高中學校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生德育體系,并將其作為日常教育的重點,以此為突破口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塑造其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將抗挫折能力培養作為重點,完善教育指導措施,幫助高中生塑造積極心態,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基礎。
就當前高中生的成長和學習環境而言,他們學習和生活在幸福安定的學校、家庭中,很少會遭受挫折,也因此導致他們抗挫折能力普遍較低。如果缺乏抗挫折能力,他們在長大成人后很容易因為無法適應多變的社會以及激烈的競爭而備受打擊;如果家長總是為自己的孩子遮風擋雨,為他們提供優越的環境,那他們也無法掌握如何正確應對挫折的方法。為了提高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師、家長要為他們提供體驗挫折的機會,讓他們在挫折中獨立成長,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1.讓學生體驗勞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實施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勞動與收獲,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
2.讓學生受到批評。如果學生做錯了,教師需要給予客觀的批評和教導,并運用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力,讓他們經受風雨,在挫折中收獲成長。
3.讓學生經受失敗考驗。失敗是在所難免的,擁有失敗的經歷能夠讓學生了解勝敗乃人生常事,讓學生正視失敗與挫折。教師在學習、活動、游戲等環節,應適當讓學生體驗失敗的滋味,讓他們通過不懈努力從失敗中汲取前進的動力。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所占的地位逐步提升,在健全和完善學生人格方面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生德育的重要內容,而抗挫折能力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被高度重視,而且應在學校課程安排中進行直觀體現。當前高中已經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利用課堂教學這一平臺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抗挫折能力。為了保證學科教育的效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化發展提供動力,教師需要恰當地選用學科教育指導方法,將理論和實踐整合起來,讓學生抗挫折能力的發展擁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根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溝通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舉例法、故事法等為學生講授理論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消化理論知識。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還要積極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獨自鍛煉的機會,組織小組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多彩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與失敗,不斷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
當前,高中生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會遇到較大的挫折,而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理解他人的意識與能力。高中生往往無法正確地處理自己與父母、教師、同學之間的關系,再加上在人際交往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導,這讓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很容易出現極端行為,導致人際關系失敗,進而經歷人際交往的挫折。為了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讓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教師需要認真分析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了解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并以此為依據完善人際關系教育,幫助他們構建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也讓他們減少人際交往挫折,并在交往中收獲更多抗挫折的經驗。高中生是充滿夢想的,他們對自己也有著較高的期望,但是對個人能力水平的認知往往不夠客觀,于是出現求勝心切卻飽受挫折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選用個別指導的方式,教導他們客觀全面的評價自己,增強對自身能力的認識,在做事過程中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好抵抗挫折的準備。
抗挫折能力是每個高中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心理素質,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難點,而抗挫折能力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過不斷磨煉獲得的。要想讓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得到快速發展,教師首先應讓學生正視挫折,讓他們意識到挫折的雙重屬性,為他們的抗挫折提供更大的動力。
1.挫折具有客觀性以及正常性。挫折是客觀存在,而且在所難免的。在人的一生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失敗與挫折,正確的做法就是要做好心理準備,在遭遇挫折時勇敢面對,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只有學生認識到挫折的客觀性與正常性,才能夠在心理方面深化對挫折的認知,才會增強克服挫折的勇氣。
2.挫折具有雙重性。挫折除了會給人帶來消極影響之外,還有積極的一面。學生在體驗挫折中能夠受到良好的磨煉和教育,能夠讓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及面對生活的態度,從而在戰勝挫折的過程中實現夢想。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指導中要讓學生明白挫折是能夠被戰勝的,在戰勝挫折的道路上必須做到厚積薄發和揚長避短,巧妙化解挫折,才能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
高中生承擔著沉重的學業負擔以及心理壓力,如果不能夠有效地舒解,在遭遇挫折時很容易被打擊,從而一蹶不振。由此可見,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與學生是否掌握了正確的解壓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當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解壓方法與技巧,才能夠在與他人交往和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始終樂觀積極面對挫折。
1.傾訴解壓法。傾訴解壓法是指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溝通來緩解壓力,尋求他人的幫助與支持,進而克服困難和抵御挫折。高中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壓力和挫折后可以與教師、同學、家長等談心,獲得他人的心理援助支持。
2.自我調節法。自我調節法是高中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解壓方法,可以通過聽歌、適當休息、運動等放松自己來進行自我情緒和心理的調控,保證自己始終擁有積極向上的狀態,這樣才能夠在抵抗挫折中獲得成功。
3.用自信與期望戰勝挫折。在學生遭遇挫折之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開導,讓他們盡可能地減少對暫時得失的考慮,而是要暢想和期待自己的未來,從而讓學生振作起來,堅信自己能夠成功,用強大的自信直面未來生活中的一切挑戰,勇敢戰勝挫折。
挫折是高中生學習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戰,只有學會抵抗挫折,并從挫折中總結人生經驗,才能在挫折中成長,有效提高抗挫折能力。教師要關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抗挫折教育,改革教育指導方法,讓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為他們綜合競爭實力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