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千峰
(遼寧省本溪市明山區華廈小學)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新課改要求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地去思考,因此,語文教師在講課時要著重培養學的自學能力。但是光靠教材以及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課外閱讀,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使學生能夠自主自覺地去進行課外閱讀,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智力高速發展的時期,語文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鼓勵學生去閱讀大量的優秀書籍,促進智力的發展,同時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使自己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同時也可以使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更加跳躍。
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但學生所學的教材都是一樣的,因此滿足不了每個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學生要進行課外閱讀,使自己的不同潛能得到激發,發展自己獨特的個性。語文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以及空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且教師要滿足不同個性和不同潛能學生的閱讀需求,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提高自身,使自己的個性得到發展。
六年級的學生自制能力不強,很多事情都是靠興趣去完成的,因此,語文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對于學生的閱讀時間進行把握,使學生的閱讀持久性得到培養,從而提高自學的能力。在進行課堂時,教師可以利用教科書上的課文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六年級人教版的教材為例,語文教師在講授《少年閏土》這一篇課文時,要著重給學生介紹作者魯迅,給學生講述魯迅的故事,在學生被故事吸引時,抓住這個機會給學生推薦魯迅的優秀作品,從教材內容向課外閱讀延伸,從而使學生對書籍產生興趣,帶著興趣去閱讀書籍,那么閱讀效果便會大大提升。
學生的新鮮感是很容易流失的,因此為了不讓學生對閱讀只有三分鐘熱度,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維持閱讀興趣。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心理與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極度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與贊美,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這個心理特征,給學生建立閱讀展示平臺。教師可以在每天早上開展一次“閱讀交流會”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自己前一天所閱讀到的書籍,促進學生讀書、交流以及展示的積極性。并且語文教師可以定期評選一名“閱讀之星”以學生的閱讀數量、閱讀效果以及交流效果來作為評選標準,在黑板報上給予表揚,并且頒發獎狀,以此來鼓勵優秀學生,激勵其他學生向他學習,使學生在展示自己的過程中鞏固自己的所學知識,并且通過評選的方式使學生產生競爭心理,從而對閱讀產生長久的興趣。
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學生不要一味地在量上進行要求,要關注閱讀的過程和結果。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時要對所閱讀的內容加以思考,領會文章的精妙之處,明白作者的中心思想,從而感受文章的精髓。并且在閱讀時,要讓學生學會在閱讀時進行圈寫批注,將那些不認識的生字和新詞,以及自己覺得寫的優美句用自己所喜歡的方式標注出來。在閱讀時,如果對一些語句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些見解是十分重要以及可貴的,因此一定要將這些見解在文章的空白處寫下,以此來加深記憶,促進思維的活躍程度。通過這樣良好的閱讀方式,使學生能夠自主地去進行閱讀,從而可以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自身發展。
如今市面上出現的書籍種類有很多,但大多數對學生的成長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在閱讀時如果對書籍不加以選擇,去讀一些不適合學生讀的書,往往會使學生養成不正確的三觀,不僅不能使學生在書籍的熏陶下促進自身發展,反而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在給學生推薦書籍時,要在書的質量上嚴格把關,并且每個學生個性的不同所喜歡閱讀的書籍也不同,教師在推薦書籍時要擴大書籍的選擇范圍,選擇包含不同種類的書籍,以此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選擇需求。推薦書籍時,可以將課文與課文讀物所結合起來,由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六年級人教版的教材為例,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可以延伸出《安徒生童話》和《伊索寓言》這類書籍,在特殊節日時也可以抓住機會,向小學生推薦有關書籍,如母親節時向學生推薦冰心的《荷葉母親》以及朱德的《我的母親》,讓學生懂得感恩,在國慶節時推薦《紅巖》,使學生對革命烈士產生崇敬心理。
總之,六年級正是學生閱讀起步的關鍵時期,學生正處在建立三觀的時期,因此,語文教師要在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使學生能夠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感受語言的魅力,提高自身語文素養,使自己能夠建立一個正確的三觀。
顧黃初,顧振彪.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