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英
(重慶市榮昌區玉伍小學)
語文是學生在各個階段接受教育的基礎性學科,有助于學生有效地汲取知識、培養學習能力,小學階段的教學是學生語言能力得以有效提高的基礎階段,也是學生形成良好認知能力的最佳階段。然而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如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
現今還有很大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把教師在講臺講課、寫板書、以教材為依據這些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和內容。時間久了,不僅不能夠發揮出一定有效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很容易導致小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甚至逐漸產生厭學情緒,嚴重影響小學生在這一階段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也會影響學生在這一階段對學習能力的培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很大的調整,而且對國家公民語文基本素養的要求也進行了規定,而這些要求也正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與準則,因此,教師要準確理解、正確把握關于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已經養成了老師主動傳授知識、自己被動接受知識和學習的習慣,學生在學習上嚴重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一來不但不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喪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阻礙了小學語文教育的有效開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依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事物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地引導小學生學習,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會慢慢地對小學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進而有助于語文教師有效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想要構建語文有效課堂,必須要做的就是要打破以往常規師生間的關系,重新定位學生和老師的位置,把老師看做提供教學服務的平臺,學生來進行自主學習的新型模式,讓語文教師走到幕后,學生走到臺前,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認識外界事物的開始階段,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對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也是如此,所以語文教師要正確引導、耐心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主,教師在課堂上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堂現象最終會導致學生的發言機會很少、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很低。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文章的段落解析,對學生進行識字講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學習思維,在教學中不拘泥于教材,講究創新,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敢于闡述自己的觀點。
學生在面對枯燥、單調的教材時,難免會缺乏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或者是有一部分學生會有“不夠學”的感覺,因此就需要在課余時間適當地為學生添置一些課外讀物,鼓勵學生多學習一些課堂外知識,拓寬他們自身的知識視野和領域,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進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對學生各個學科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地位,同時又作為我國傳統的基礎學科,就更是小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現如今在新課改的不斷推動下,對小學語文的教育更是要進行全新的改革與創新,教學質量需要不斷的提高,教學觀念也要與時俱進,教學模式和方法更要不斷推陳出新,以此達到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1]付君霞.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學周刊,2017.
[2]成立峰.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研究[J].好家長,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