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秀晗
(山東省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區臥龍山小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利用數學思想、數學概念來改造我們的現實生活,因此小學數學生活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數學教學中,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努力地體現數學源于生活,真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無窮趣味,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如何更好地讓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呢?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沒有現代教師教學理念的革新,就沒有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前提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要有生活化教學的意識。只有我們數學教師教學觀念改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才能得到真正的發揮。
數學教師應把傳統的講解教學變為探討、研究等生活化的興趣式教學。如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后,可以安排學生通過測量計算教室、操場等設施的面積等。學習人民幣時,可讓孩子攜帶一些不同面額的人民幣到商店買一些零星的東西。這些興趣式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探究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了本堂課所學的知識,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應用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信心。
因為很多原因我們的數學教材老化,情節內容缺乏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實在太少,只有讓現有教材生活化,通俗易懂,我們的孩子才能在課堂上興趣盎然,才能真正改變數學學習生活蒼白無味的狀態。
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善于調整教材,重組教材內容,也就是重組教材。例如,我在教學“加法的計算”時,創造性地對現有課本進行了整合,我并沒有按照課本的例題進行教學,而是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課改。我首先讓學生猜我的年齡,學生就像猜謎語一樣,有的學生說老師35歲,有的學生說老師40歲,有的學生說老師45歲,有的學生說老師41歲,有的學生說老師和他媽媽差不多,我告訴孩子們老師的年齡比40歲多3歲。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老師43歲了。當我問孩子們咱們班里男生多少,女生多少,男生比女生多幾個,孩子對這些數字本來是沒有興趣的,但我們把這些數字放在生活中,放在我們身邊,把這些枯燥無味的數字學活了,把教材中缺少時代氣息的題材改編成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大大地提升了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有人說沒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離開了生活的書本是死的書本,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這就要求我們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例如,我在教學“時、分、秒”時,因為時間單位比較抽象,對孩子來說相對比較難以理解。因此,我設計了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例如,學生運動會60米跑用了多長時間、從家里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等活動。這些活動,把抽象時間概念變得具體了、變得孩子們能理解了,他們也能親身感受、體驗到1分鐘、1秒鐘的長短。用這樣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又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數學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回歸生活,為生活服務,為將來社會服務,因此數學越生活化,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強。例如,我在講述“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后,布置學生回家認真測量家里客廳的長和寬,測量完客廳的長和寬后,再求出客廳的面積,再測量一下地磚的長和寬,并算出它的面積,最后估算一下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在教學活動中又開展了“我的臥室我做主”數學小活動,學生接到這個活動通知后,氣氛異常熱烈。很多東西讓我們意想不到,甚至大開眼界,驚喜連連。特別是蘇××和李××同學臥室地面的設計,以及家具位置的擺放,家用電器的組合等,感覺到孩子們的靈性太高了,現在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真的需要革新了。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能將已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就大大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培養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離不開生活,因為豐富多彩的生活使數學變得更生動、更有活力;同樣生活更離不開數學,因為抽象的數學讓生活更加科學。教師應善于在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理念構建數學課堂,達到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讓蒼白抽象的數字賦予一定的“靈性”與“生命”。
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