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菊
(山東單縣時樓鎮中心小學)
小學生識字能力影響著其日后對各個學科的學習,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采取多種方法提升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了部分教學策略以及讓學生快速識字的技巧,在此進行論述分析,以期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識字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參考。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各年級語文教師尤其是低年級段的語文老師更是將小學識字教學放于首位,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字,以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模式通常為“跟讀—記憶筆畫—了解意思—組詞—復習”,這種識字教學模式使小學生感覺識字較為枯燥,所以雖然該種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學生的識字效率較低,會出現在課堂上認識某個字,在課下便不認識,教學的“實效性”沒有達到。因此需要改變教學模式采用新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新課標中強調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應當將學生放于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學法上的指導,從而使其更有效率地識字。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學生識字的方法有六種,分別是讀記筆畫法、部件分解法、字形分析法、比較法以及熟字帶生字法和偏旁識字法。讀記筆畫法即讓學生記住“筆畫”,將“筆畫”的順序記住,在寫的時候將這些筆畫“合”起來即可。例如“木”字,可以讓學生通過讀“橫—豎—撇—捺”來記憶,不過該種方法會出現學生知道筆畫但是不會組合的情況。另外其他的部件分解法、字形分解法,都是對“字”進行拆分,如上下、左右拆分,通過這樣的方法進行記憶。比較法是對同音、同義等詞進行比較,從而記憶。熟字帶生字法以及偏旁識字法均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識字基礎。總而言之,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或者將多種方法組合,讓學生記憶。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能讓學生產生“太難”的感覺,從而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需要了解學生已經識得的字,在這一基礎上略有拔高,讓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有一種“成就感”,加深對識字的興趣,使學生的心理逐漸改變,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在不斷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情況下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識字的路,從而使教學效果更佳。
小學生這一年齡段決定了他們在學習中無法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字形”“詞義”上,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一種生動的情境,使其在體驗中進行識字,從而提升其識字的效率。例如,在教導學生學習“手”“口”等簡單的字時,可以讓學生小組進行合作,比如指到“手”,另一個學生便寫“手”字。通過構建這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不斷提升學習興趣,“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在教學中有較多的教學方法,不過“遺忘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教學中,還需要反復練習,使學生的識字能力得到提升。當然,這種“反復練習”并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也不是指教師“強行灌輸”,而是在教學中采用一定的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比如,找一篇較為短小的文章,其中包括曾經學習的字詞,讓學生來讀寫,這樣既能讓學生提升興趣,同時也能讓學生復習所學的字詞。
漢字的記憶也有一定的技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些技巧教于學生,讓學生自己摸索掌握,從而提升識字的效率。我國現在使用的簡化文字是由“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造字時有一定的規律,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對學生簡單講解一下“造字規律”,對學生進行啟迪,使學生在見到新的漢字的時候能夠運用這些規律“巧記”。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新課標中要求小學生掌握的基本漢字中70%都是形聲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巧妙地記住文字。例如,看到水,便想起同偏旁的“江河湖海”,通過這四個字的同偏旁,讓學生意識到“三點水旁”的字有哪些,從而一組組地掌握漢字。
本文是對小學語文課堂識字教學策略的探究,文章在概述了小學識字教學的現狀及問題之后,又從識字教學的角度提出了四種教學策略,并指出兩種幫助學生識字的技巧,以期為一線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同時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學者參與其中進行探討,研究出更多的識字教學策略,以促進小學生的發展。
[1]陳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識字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17(15):38-39.
[2]徐娟.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識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