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玲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第二實驗小學)
1.可以創建一種學習共同體,使學生知識共享,資源共享,互相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可以多向交流,增加了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
3.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和溝通技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如學會傾聽、與他人溝通、表達自己見解、質疑不同的觀點、恰當地自評互評等。
目前,老師們都在自己的課堂上努力踐行著“學講計劃”,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學講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被隆重地請進了課堂。待教師一聲令下,小組成員湊在一起說個沒完沒了,老師不叫停他們可能會一直說到下課,小組合作已完全達到“形似”。而匯報時卻暴露了諸多問題:討論不夠深入、交流停留在表面,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參與、表達支支吾吾。不僅沒有達成理想中的有效、高效課堂,反而降低了學習效率。怎樣讓小組合作形神兼備呢?我在實踐中反思著,在反思中改進著。
1.分組隨意,組員不能互相促進。
2.組員分工不明確導致優生一言堂,造成發言機會不均、發言無序、秩序混亂。
3.設計問題沒有合作價值導致費時費力。
4.教師角色定位不當、對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引導、關注不夠等。
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小組成員不能隨意搭配。我在分組前對班級學生作了全面了解,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按性別比例、性格差異、學習水平、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每組4人。組內異質可以使組員之間有一定的互補性,組間同質是指組間差異不明顯,其水平狀況相當于班級的縮影,這樣小組間的競爭不失公平。這個工作很費時間,但必須做細。
在學習小組成立初期,有必要對組員進行細致明確的分工。我嘗試根據學生性格特長對組員編號并明確職責:組織能力較強的為1號組長,負責組員任務的分工,做到有序匯報并根據需要作好記錄;自覺認真的為2號監督員,配合組長友情提醒組員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和傾聽組員發言;3號聲控員友情提醒組員聲音不能太小,要讓組內每位成員聽得見,聲音太大時用暫停手勢提醒,避免組間的干擾;4號記分員,符合加分條件的學生課后到4號處登記加分,加分的條件不局限于課堂可以是作業得優的、發言精彩的、作業完成后主動看書的等。組員分工1月循環一次,這樣每人都感覺自己是小組的主人,任務明確,小組合作積極性較高。
合作學習的關鍵是交流傾聽,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在傾聽中取長補短,從而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1)傾聽。課堂上老師可以按號隨機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因為每組同號學生的學習能力相當),課堂檢查面比個別提問大一些,可以關注更多學生,每個學生會感到隨時有提問到自己的可能從而積極投入聽課中,對于精彩的發言、重要的內容及時指號重復,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
(2)表達。鼓勵學生說話要完整,表達意思要清楚,概括時語言要簡潔,敘述時要盡量具體生動。可以根據學生表達情況提供一些句式。
(3)激勵。為了保持孩子的積極性,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個性飛揚的組名、積極向上的組訓、振奮人心的組歌,增強小組成員的凝聚力。我班有學霸組、無敵組、勇往直前組等,學生狀態不佳時,喊上兩句口號使精神倍增。還可以運用各種表揚機制使他們體驗成功。除了平常的加分制外,還可以授予冠軍、亞軍、季軍稱號,由老師和同學一起評出。得冠軍的小組在全班交流經驗。這樣,引發了小組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小組成員間的團結協作。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好的學習方式,但不是普遍適用于各種情況,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千萬不能過于追求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而忽視了對其內在的需求。像重要問題、難點問題、開放性問題、發散性問題、答案不唯一的問題常常需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比如,學完《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課,可以小組交流:“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可以討論:“樟樹好多地方都有,作者為什么單單寫宋慶齡故居的這兩棵樟樹?”學完《說勤奮》兩個事例后討論:“作者為什么用這兩個事例說明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問題學生自主思考不一定全面,在交流討論中可以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提高思維能力。
教師必須對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比如:
(1)小組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表揚。
(2)對小組的任務不清楚時,教師要有耐心,向學生重復說明任務的內容及操作程序。
(3)學生有困難,教師要適時幫一把,讓其“夠得著”。學生偏離了課文主題,教師要及時將其引回正常的軌道。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理解文本,靈活駕馭課堂。
“有形”的小組學習充滿活力卻有失深度,“形神兼備”讓課堂向更深處漫溯,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地成長。
[1]袁廷花.淺析小組合作式學習在教學中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34).
[2]黃鶴.生本學習小組習慣的培養[J].現代教育論叢,2008(12).
[3]張麗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